商务资讯 > 金融服务 > 正文

低端产业不该出口退税

2011-05-25 10:40来源:网易财经字号:小

  近日,据报道,在13%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下,中国一些利润率很低甚至是负数的中低端陶瓷企业完全依靠出口退税才得以生存,并在中西部“野蛮扩张”。中国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如何保护低端产业的?这种畸形的税制还应该继续下去吗?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已偏离轨道,成为单边刺激出口的手段出口退税本应是一种中性政策,平等对待国内与国际贸易。

  出口退税本应是从避免出口商品遭遇国际双重征税角度出发,对出口产品退还部分或全部已征收的国内税。这种政策原则上应该是既不歧视为内销的生产,也不歧视为外销的生产,既不歧视国内贸易,也不歧视国际贸易,是一种公平而中性的税收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外汇短缺,但自1985年起实施退税率高达15%的出口退税政策后,外贸出口额快速增长。2001年至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2006年底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但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发展至今,已逐渐偏离中性轨道,出现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过大的现象,导致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低水平出口产品倚仗退税生存,令以出口促增长的目的大打折扣。

  基于建立平等的国际贸易环境的需求,为了符合公平原则,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应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持续,但是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变迁中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动频繁。1998一1999年,为了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大幅度提高退税率;2008年至2009年间,为了刺激出口,国家连续七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完全把出口退税当成了一种单边刺激出口的宏观调控手段。

  而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的过度支持,令出口企业对退税政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今年春季广交会期间,商务部召集关键省市外经贸厅厅长及部分出口大企业座谈,会上多省企业普遍提出,希望维持现有出口政策不变。

  但是过高的出口退税,已经严重扭曲了财政支出结构。2010年中国的出口货物退税已达到创纪录的7327亿元,比全国财政在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或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的单项支出都要高,是当年中央财政对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765亿的近10倍。有专家表示,如果将同样的出口退税额用作政府购买的话,增加的GDP和就业量将会翻一倍。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发展至今,已逐渐偏离中性轨道。出口退税保护了落后产能,带来高外汇储备和国内通胀出口退税保护落后产能,成部分低端产业利润来源。

  退税政策的过度支持,成了部分低端出口企业的保护伞。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把价格作为唯一依赖的竞争武器,但“中国制造”低廉的价格,是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劳工利益为代价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的26.3%,工资水平却是日本的1/24、美国1/20。同时,出口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压低劳动力报酬,令劳工利益得不到保护。

  对于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使企业忽视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众多企业甚至只做代工而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空间微博。同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任何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出口退税成了部分低端出口企业的救命稻草。

  这种过度保护出口企业的税制,造就了出口行业的虚假繁荣。2010年纺织行业的全行业利润首次突破2000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但其背后是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高达2100亿元的出口退税额。而一些面对成本上涨,正常情况下已经负利润的中小出口企业,却能够通过中国政府的出口退税维持生存。“要问我们盈利多少,那要先看出口退税退多少。”一家陶瓷出口企业称。

  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的过度支持,令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就以每年一千多亿以上的规模增长,今年一季度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比第二名的日本高出近两倍。而据专家估计,中国为应付外部流动性所必需的外储规模只需约1万亿美元。

  然而中国现行的汇率机制,虽名为“有管理的浮动”,但仍然是一种“内在的固定”机制。在现行体制下,外汇储备每增加1美元,央行就必须相应地放出等值的人民币,以吸纳这些源源不断的外汇,控制人民币升值,这就造成了持续多年的人民币超发。

  数据显示,最近十年间,M2以每年18.8%的速度扩张,制造着每年大约4.5个百分点的多余货币发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称,自2004年以来,央行投放市场的基础货币,全部来自购买新增外汇储备的人民币。超发的货币从房地产领域开始,源源流动到农产品、生活用品等各个行业,助推了通货膨胀。

  过度保护出口企业的税制,造就了出口行业的虚假繁荣。对出口企业退税不如对民营企业普遍减税减税更有利于拉动内销,转变经济结构。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中,“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远大于消费”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结构之困,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曾一度超过66%。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稳定了现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而且目前中国已不急需出口创汇,不如以普遍向企业减税,取代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过度支持出口企业,造成低端出口企业投机保护性政策,逃避市场优胜劣汰,造成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的不平等;而普遍降低企业税率,则有利于构建一个平等对待内销与外销产品的环境,鼓励资源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自由流动,有效地将出口部门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转移到国内,也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并且在面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时,本国经济可以有效应对冲击。

  2008年至2009年,中国政府连续7次调高出口退税后,部分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到最高17%的退税。相对于出口产品的高额退税,内销产品需要缴纳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等各种税费,由于中国施行流转税制,这些费用都会通过商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以生活必须品为例,面包、纯牛奶、食醋、绵白糖的价格中包含17%的增值税,鲜牛奶、蔬菜肉蛋、酱油、食用油、食盐中包含13%的增值税,餐饮业的营业税是5%,除此之外,商品中还有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附加费。

  今年以来,迫于成本上涨,联合利华和康师傅等多家企业酝酿涨价。如果能通过以普遍降低企业税率,来取代出口退税,将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涨价预期,进而缓解通胀,令国内消费者直接获益。

(责任编辑:孙铭苑)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