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小米科技位于望京写字楼的12层办公室,一出电梯,一张聚集了众多公司员工的圆形头像巨大照片映入眼帘,无需仔细辨认,中央最大的就是天使投资人雷军。
“雷军投资你还有选择吗,无法拒绝的。”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洪峰笑言。
小米科技最初能引起媒体关注也是源自雷军的天使投资及晨兴和启明创投的3500万美元投资。之后,小米科技的估值飙升至2亿美元。而其行业始祖Kik也仅在今年3月A轮融资中募集800万美元。
2011年4月,小米科技迎来一周年,即将正式发布米聊产品。而在采访过程中,洪峰却闭口不谈公司发展,“只谈产品,只谈米聊。”而小米科技却在官方网站大张旗鼓地描述米聊,直接挑战腾讯和微软:还需要问对方的QQ号?还需要问对方的的MSN账号?在这个时代里面,基于电话通信录的聊天工具完全不需要了,只要你的朋友在使用米聊,那么他就会出现在你的米聊好友里面,就这样简单。
这家名字取自Mobile Internet首字母,暗示公司扎根于Android、iPhone等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与移动互联网热点应用的公司,创业团队同样豪华,囊括了Google、微软、摩托罗拉、百度、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员工。
即使是精英团队,似乎也必须“忍受”苛刻的上下班时间。而回报是作为第一期创业团队,每一位全职新成员都可获得小米的一部分期权。期权刺激之下,小米科技火速推出米聊、迷人浏览器、小米读书、小米分享、小米便签、Rom(MIUI)和小米司机等热点应用,并有望上马MARKET+PC管理软件等渠道线。
雕琢产品
移动互联网作为热点应用,手机通信录无疑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方向,这不是什么秘密。2010年10月19等登陆iPhone Appstore以及Android Market的Kik或许是去年最火爆移动app之一,15天超过100万用户,两个月获得300万用户。此后国内的米聊、盛大Kiki、腾讯微信、友信、个信、速聊等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近日,开心网和谷歌几乎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类kik”应用——飞豆和Disco。
洪峰认为,快是米聊的鲜明特征
手机进入大众生活15年间,整个电话通信录还是信息孤岛,需要用户导入导出,整个格局感觉还是记事本,只不过是电子记事本。即使在PC领域,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QQ大行其道的今天,手机通信录的社交潜力仍然没有被充分挖掘,没有互联网共享交互分享的精神,而Kik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洪峰指出,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录入一个新朋友信息要打那么多字,怎么样使通信录“嘣”瞬间就完成。你的好友就是你手机通信录中的联系人,用米聊可以直接给通信录中的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完全无缝集成;不需繁杂的添加好友方式。这就是米聊现在做的事情。
类Kik产品也在不断发展,是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个互联网奇迹。类Kik产品会变成怎么样,洪峰也无法预知。类Kik作为新事物,要想一帆风顺发展势必要克服许多困难。“总之,Kik是激发我们想法的产品,到现在,我们的想法基本上没有变化,只不过是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并把问题去解决好。”
但他坚信,让过去15分钟内才能解决的事情2分钟内完成,完善和提升手机通信录的管理并拓展关系,分享点对点的沟通。“我们只是希望米聊能够帮用户让生活中不爽的事情爽起来。这是做米聊的诉求。”
在做米聊过程中,小米科技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吸取Kik交互上的优点,以至于现在米聊和Kik并不是太像。“不是为了做Kik而做一个米聊。更多的还是把自己的米聊做好。”他强调。
但做好米聊非一日之功。和PC相比,移动互联网是新事物,手机和网络链接的质量不是很稳定,有些地方,半分钟断一次,洪峰本以为是个别现象,但实际上是常态。因为,米聊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是技术问题。现在要把网络不稳定作为常态来处理,在不稳定状态下做到消息的稳定传送,技术上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
尽管手机屏幕小,输入不太方便很容易就把握不好产品。但洪峰对米聊要求仍然是苛刻的:要做到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用户可以只点三次而不是五次才能完成所需操作;要慎重选择哪些功能,发送消息质量要好;流量比同类产品省20%;还要考虑节电。洪峰坦言,说说很简单,哪一点都不好做。一个东西从开始做到完善是一个逐步雕琢的过程。
举例来说,Kik上线后,因为用户量远超预想,服务器瘫痪了两次。洪峰看到Facebook的成长历程,服务器的布置永远是当前业务量的10倍。他认为,Facebook有自己的努力,更有竞争对手犯了致命的错误(服务器老是挂,把公司挂死)。洪峰强调,米聊要想成功,方方面面都很关键。
iPod为什么好?概念上和Mp3是一样的东西,打动用户的就是好看、轻便、设计人性化。产品也许表面看挺好的,好像没发生什么变化,其实也可能经过大量的细节调整工作,可能这些细节是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对米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让米聊对诸如此类细节雕琢投入重金。
米聊离理想状态有多远?洪峰说,最后的距离是最难逾越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而那10%无疑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最后一公里决定成败,很多公司也都在尝试这个问题,最后赢得用户的,其实还是产品的质量。
任重道远
如果腾讯微信跟手机通信录打通米聊如何应对?洪峰调侃说,我又不是腾讯老板,我说你把这个项目停了,他们一定不会听。他不得不承认,盛大和腾讯在执行速度和产品开发上相当不错。米聊的经验、技术积累、资金都不能跟他们比。
但他又坦言这个市场会很大,米聊的优势就是动作比较快,想做就做。米聊仅仅问世3个多月时间,目前处于内侧阶段,和盛大Kiki、腾讯微信还没到谈异同点或者优劣势的阶段,可能还没有到拉出来溜溜的阶段。
洪峰无疑期待米聊越早成熟越好。关于成熟的指标就是吸纳用户反馈做到平台的稳定性,至少团队满意,自己满意。米聊上线三个月以来积累了10万用户,这些用户可作为足够的样本做内侧。这10万用户中大部分使用者更多的还是尝鲜者,对米聊还是很爱护的,反馈并提了很多建议。
“做米聊是挺纯粹的事情,先让用户喜欢这个工具,希望能够尽早达到百万计用户。现在信息发达,只要产品做好,可能很多人来试你的东西,现在竞争很激烈,用户选择机会很多。对我们来说,用户的认可是最重要的认可,否则,即使投资界认可,产品也是非常短命的。”洪峰希望在解决用户问题过程中与用户共成长。
Kik类应用会增加网络负荷,并带来用户隐私泄露等风险以及垃圾信息和信息安全监控等风险,并且需要跨越运营商壁垒、硬件壁垒、软件壁垒和社交网络壁垒等产业链问题。洪峰笑言,你真的把这件事情想得太隆重了。我们现在根本没有想这么多,想产业链,不到上千万用户是不会想的,10万用户对产业链来说皮毛都没有蹭一下,现在不会考虑这些事情或者说是忙得没时间去想这个事情。
洪峰深信任何一款有巨大用户量的产品,盈利模式基本上都会找到,Youtube成本非常高的,最晚2012年就能够盈利。据了解,米聊会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现在没有太多考虑,只要是用户喜欢的产品总能够找到合适的盈利方式。现在这个阶段最多的是把产品做好,然后用户达到千万之前是不会想太多的盈利问题的,即使千万用户也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心无旁骛做产品,其他都是浮云。”洪峰坦言,想其他是没有用的,目前还是希望大家都处于饥饿状态,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干2-3件事,要做到高效优先处理不同的问题,就不会把产品做得太复杂。“当务之急是引进优秀的创业型人才。其实我的标准很简单是靠谱、热情,对产品的感觉非常好。”
采访洪峰是在晚上7点,通常此时很多企业已经下班。而那时小米科技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9点半是规定的下班时间。洪峰说:“工作没完成他们还不走呢,不做完心里不痛快。”被雷军寄予厚望的小米科技似乎能够从现在100多位工程师身上看到未来成功的影子,尽管前路漫漫,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