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误区:做自己才更好

2011-05-24 15:02来源:明清石作者:价值中国字号:小

  咨询业的发展,源自企业对品牌的追求。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标识,打造品牌,塑造企业形象。这在西方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家在国外参展时,就会被当地的相关部门质询甚至会没收产品。理由是中国厂家冒犯了国外的品牌,有的甚至就是抄袭。

  我们熟悉的奇瑞,英文的写法是Chery,殊不知,这个品牌的英文与通用汽车旗下的传奇品牌Chevy很接近。直到2005年,两家公司才达成和解。

  我们熟悉的物美,英文叫WumartStoresInc,其英文名跟美国的沃尔玛连锁公司的英文名Wal-MartStoresInc非常相似。

  前些年,中国联通曾推出一项无线电邮服务,取名为Redberry(红莓),在给新闻媒体的说明中,中国联通直言不讳:出这个名字将使人们已熟知的BlackBerry(黑莓)品牌的形像和名称得以进一步延伸。或许是知道不妥,后来联通在其网站上删除了这个说明。

  我一直认为,仅仅是一种借鉴和模仿也无妨,但关键是,有的人在创意上也不顾一切的抄袭,这对整体中国的品牌建设来说,就让人担忧了。

  众所周知,阿迪达斯的广告语是“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李宁的广告语是“一切皆有可能 ”,匹克的广告语是“我能,无限可能”。

  一路抄下来,让消费者似曾相识。难道创意人真的江南才尽?不怕形象,就怕神一样。创意本身,就是这是心底的那份原始动力,容不得半点的勾兑和慵懒。

  很多时候,我们对品牌建设的理解,在前期,还停留在一个说故事的阶段,一个事件策划的层次,并不是一种格局的构建和话语权高度和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公司不愿意付更多的费用。品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这些公司的首要考虑。在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商业环境下,他们更关注获得新技术、掌握新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很多创意人本身的素养和责任,也要得到提升。

  回看这两年,热闹的网络词汇,山寨应该首当其冲。到目前为止,大家公认山寨一词最早出自手机行业。从功能带外观,全是抄袭而来。但,在持续的创新上,却没有人在意。山寨做到了你有我有,但,你还会有的,我必须要等到你先有,我才能模仿。

  说白了,我们就是懒得跳出那一步。无论是企业,还是从事文化创意的业内人士,带有一颗原创的心,找到最初的动力源,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