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的娱乐化倾向,必然会导致文艺创作的庸俗化,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可争论的。”日前,一位文艺批评家这样说。
可是,批评家说得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譬如,文学评论家雷达就在一篇文章中举了很多的例子,让人非常认同。他说,批评的喑哑和失语,批评的乏力和萎靡,批评自由精神的丧失,以及批评方式的单调、呆板和乏味,不能不导致这样一种印象:在一场场作品研讨会之间,在一版版文学评论之间,不能说完全没有真知灼见,但似乎那个真正的评论者,一直没有到场,没有发出应有的富于穿透力的声音。无怪乎有人愤然说,今天是一个文学评论缺席的时代!
有人讲,文艺批评或者是文化批评,水准的高低,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观照、文化反思、文化发展的能力。而虚假的甚至是“红包化”的批评,却值得万分警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文化兴,则路通。文艺批评的健康,会显示一个时代的文化繁荣。与往昔相比,今日的文艺批评,有时宽容,有时也辜负了这个空间,说到底,还是如有人所说,是文化的主动与被动。以维护文化为主,便可抵制人情的诱惑、商业的诱惑、名利的诱惑,在文艺批评日渐衰落中,高发“异声”,抢滩占地。不然,文艺批评便也会以“一种新型的文化贫困,笼罩在人们头上,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容苍白而贫乏。”有位朋友曾就此质问:“文艺批评,我拿什么拯救你?”
文艺批评是现代文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创造力,而现代文艺批评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都是值得广大文化工作者深思。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文艺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