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4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228,逼近6.52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在CPI不断升高尤其是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愈发严重的情况下,加快人民币升值以对冲输入型通胀将成为下阶段政策选择的重要考量。不过,笔者以为,应当充分认清升值对冲输入型通胀的“双刃剑”作用。
自去年6月汇改重启后,由于美元贬值幅度高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从去年7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走贬,但最后两个月止跌回升,全年累计升值1.8%,自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12.7%。同时,由于下半年CPI走高,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高于名义有效汇率,全年累计升值4.7%,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1%。今年以来,美元依然维持疲弱态势。尤其是3月中旬至今,在七国集团联手干预汇市阻止日元急升、商品货币澳元再度发力上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继续强调对通胀保持警惕以及中东乱局下市场避险情绪十分浓厚而美元未能受益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美元指数一路下跌,4月20日,已经跌至74.30,创16个月新低。各种高风险货币轻而易举地凌驾于美元之上。美元依然不被投资者所青睐。另外,4月20日国际油价大涨带动了大宗商品市场走强,美国原油期货收盘上涨3.17美元,报111.45美元/桶,单日涨幅接近3%。商品货币在这样的环境下显着获益,将美元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弃婴”,无奈地逐步走低。在美元指数弱不禁风的情况下,人民币被动升值的格局难以改变。而且,今年以来,为对抗通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动性特征又较为明显,升值步伐日益加快。截至4月21日,按照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35%。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同比增速达到14.2%,这一数字在去年三、四季度分别为10.9%、9.8%。下阶段,输入型通胀将取代租金、劳动力、短距运输鲜活食品等非国际贸易品通胀,成为通货膨胀演变的关键,对此,人民币升值是直接有效的对冲措施。特别是产品在国门之外涨价,我国的货币、财政政策较难施加有效影响,这时唯有以加快升值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品的人民币价格;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央行收购外汇储备压力,减少外汇占款对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缓解流动性过剩,最终可达到抑制物价上涨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无论人民币被动升值还是主动升值,在市场的升值预期下,都会吸引国际资金尤其是热钱流入中国境内,从而使得资本项目顺差增加,外汇占款引发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结果反而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如此一来,通过人民币升值对冲或抑制输入型通胀,会产生“抱薪救火”的效果,这并不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实际上,这种情形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也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去年人民币兑美元全年累计升值幅度达3%,而去年CPI同比上涨3.3%。另据统计,截至3月31日,以中间价计算今年一季度人民币累计升值1.01%,其中3月份升幅为0.29%。而今年1、2月份的CPI都是4.9%,3月份CPI达到了5.4%,创出32个月新高,人民币升值与CPI上涨形成同步并进格局。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