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旅游业应该向深度进军,也就是说,要在提升景区景点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黄山市市长宋国权如是表示。
宋当下考虑更多的是,在深度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当地母亲河新安江,同时对发展工业进行合理定位。
谋划向深度转型
记者:黄山的发展方式转型也好,服务业发展也好,好像都离不开旅游?
宋国权:当然,黄山是一个旅游城市啊,以旅游主导的第三产业是黄山的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黄山在功能定位上已经完成了由事业接待型向产业发展型的转变,在特色定位上推进了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养生等多业态并举型的转变。那么,步入“十二五”,黄山的旅游业应该向深度进军。
记者:你在多个场合讲话时,均把黄山旅游分成了三个战场。为什么要这么划分?
宋国权: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战场。
第一,景区景点是黄山旅游的名片,必须走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路子,需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淘汰一批、提升一批,尤其要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创新突破。
第二,黄山的城市旅游说到底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去年,来黄山的游客超过了2500万人次,入境游客突破了100万人次,发展势头很好。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以“旅游集散地的空间和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来打造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做好“留人”文章,这是黄山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9807平方公里的黄山其实是一个大景区,青山绿水,小桥人家,随处可以领略到儒家文化浸润的传统农耕文明,体验到田园阡陌、人行画中的美妙意境。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大,潜力大。
这三块并不是孤立的,是互为依托,互相融合,彼此促进的。
记者:那么,黄山发展城市旅游的重点和载体在哪里?
宋国权:我认为,城市旅游发展的载体是现代服务业。我们正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创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活服务业发展模式,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休闲养生基地、摄影演艺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着力打造徽风绵远、古韵幽香的时尚城市。
去年有两件事对黄山发展非常重要:一是年初,安徽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确定城市性质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地、皖浙赣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到203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85万人;另外一个是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黄山市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坚守生态发展理念
记者:我们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已经在新安江启动,这对于黄山来说,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宋国权:新安江是黄山人民的母亲河。作为安徽省第三大水系,亦作为钱塘江的正源,新安江水全部注入千岛湖,占其总水量的60%以上。保护好这一江水,黄山人民有这份责任,也有这份感情。
国家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启动这个试点非常地及时,考量了新安江上游地区发展与保护的压力和矛盾,指明了生态共建共享是保持和改善新安江水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黄山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有利于为其他地区开展跨流域水环境补偿积累经验。
记者:目前,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压力很大。黄山有什么实质性对策?
宋国权:随着地表径流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农村环保基础建设相对滞后,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新安江水库建设后靠移民脱贫致富、水土保持等问题突出,共有176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急需治理,约18万人需要二次移民。同时,从发展趋势看,黄山市正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我们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启动了新安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国际招标,初排了“十二五”期间521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新安江综合治理项目。
记者:在发展工业上,黄山如何坚守生态保护理念?
宋国权:完全不搞工业是脱离实际的理想化,遍地开花上工业是对黄山的发展不负责任,其关键在于把好这个度。
黄山人民不能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不可能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黄山也不可能摒弃工业,关键是要发展什么样的工业。
目前,我们正申请创建国家级低碳高新经济开发区,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我们鼓励、支持长三角地区企业特别是浙商企业来黄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旅游商品开发、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高新技术类、生态环保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