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继小护士、大宝等民族日化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后,丁家宜也开始一段跨国“婚姻”。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4月8日证实,已与中国防晒品销量第一的护肤品公司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将获得丁家宜的大多数股份。但业界已有“小护士”等前车之鉴,不禁令人担忧丁家宜将成为下一个沉沦的中国日化品牌。
双方当天并没有透露本次收购的具体财务条款。据报道,此次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将达到4亿美元。
据了解,科蒂是全球五大化妆品公司之一,年销售额近40亿美元,旗下拥有全球第二大彩妆品牌芮谜及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系列等近30个国际日化品牌。而丁家宜现在全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旗下拥有丁家宜、植物纯粹等知名护肤品牌,在洗面奶和防晒品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
两者最初的“绯闻”要追溯到2010年8月,有传言称科蒂先期注资10亿元,占丁家宜51%股份,剩下的8亿元将在3年预期增长实现后分批追加。当时,丁家宜否认了上述并购传言,并且称双方仍处在协商阶段。2010年10月28日,丁家宜与科蒂合作推出植物纯萃品牌,正式挤入中国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
最终,“科丁”联姻的消息在2010年12月6日被公开,科蒂宣布与丁家宜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交易预计在2011年1月完成。
科蒂收购丁家宜,可以说是科蒂重新落地中国。据了解,科蒂自2004年将羽西卖给欧莱雅后,已经基本退出中国市场。科蒂旗下的品牌交给了其他品牌公司代理经营。其中,旗下的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以及香水在中国内地的销售交给了上海家化,芮谜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则由高丝负责。
但让科蒂始料未及的是,2004年之后,中国护肤品市场飞速增长。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披露,2009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化妆品销售市场。
与此同时,更让科蒂不愿面对的是其竞争对手欧莱雅、安利、宝洁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欧莱雅中国在华实现销售首次突破10亿欧元(约90.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1.1%,中国正式跻身欧莱雅在全球的三大市场之列,仅位于美国和法国之后;安利2010年在华营业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大中华区的业绩占公司全球销售额的1/3;2010年欧莱雅在华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欧元,比去年增长了11.1%,这是该化妆品巨头在中国连续十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记者表示,对于科蒂等外资企业来说,收购丁家宜这样的国内品牌,是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近年来,中国日化行业的不少知名品牌相继被外资收购,从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到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强生收购大宝,大部分中国本土日化品牌都已经被外资收购。更难堪的是,不少中国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后,纷纷衰败。比如曾经是中国市场三大护肤品牌之一的小护士,在被欧莱雅全资收购后,几乎被雪藏。除小护士之外,“下嫁”不适的还有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的活力28,被美国庄臣公司收购的美加净,以及被达能收购的乐百氏等。
如今,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也坚称,今后在公司的具体运作方面,科蒂和丁家宜会有“主次之分”,而法国公司的收购绝不会导致其品牌被雪藏。但这一收购案仍引发了丁家宜是否会沦为小护士第二的担心。
不过,多数专家认为这种担忧有些多余。有专家指出,丁家宜的情况与小护士有所不同,当初小护士是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了欧莱雅,但是丁家宜仍然持有1/3以上的股权,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丁家宜品牌与科蒂现有产品品牌之间基本不会构成直接威胁,丁家宜多采取普通超市上架销售,科蒂则更多采用专柜销售。
“最主要的是要制约行业的集中度,维持充分的竞争状态。”宋颂兴指出,从市场化角度来看,应该自由竞争,遵循适者生存原则。然而,目前中国日化产业的格局不得不让人反思。
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粮食加工行业,外资食用油在中国已经拥有超高的市场占有率。“未来除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出台保护政策外,也可以对中国的其他主要行业出台保护政策,比如规定国外品牌在中国占比的上线。”宋颂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