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会展服务 > 正文

沈丹阳:台交会要向国际展览品牌转型

2011-04-11 14:49来源:万国商业网字号:小

  沈丹阳

  沈丹阳,原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兼市政府会展协调办主任,曾担任过第一届至第七届台交会组委会秘书长。他见证了台交会的发展历程。近日,他接受记者采访,给我们讲述了台交会的发展轨迹。

台交会在特殊背景下筹办

    记者:台交会当初是在很特殊的背景下开始筹办的,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沈丹阳:当时两岸的关系出现了“冷热交融”的特殊局面,一方面由于李登辉推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出现大倒退。另一方面,1996年大陆方面公布了有关两岸试点直航的管理办法,两岸航运界对直航试点问题正在密切接触并寻求突破。当时两岸贸易严重不平衡。祖国大陆对台贸易年逆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国务院领导认为应该主动加强对台出口工作,改变被动局面。厦门特区在那时也面临如何进一步发挥对台新优势的问题。

台交会转型为专业展

  记者:台交会从综合展转型为专业展,其中出现过曲折和困难吗?您经历最艰难的是哪一届?

  沈丹阳:首先关于台交会的定位,就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将台交会定位为机电专业展览,并且由最初的单向式(出口)转向双向式(进出口兼顾)和多向式(两岸贸易及两岸共同面向国际市场),是在经过前三届的摸索尝试之后,从第四届开始才确定下来的。

  说到最艰难的,应该是第二届和第七届。第二届的困难首先是在招展方面。第七届的困难则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要给拟在厦门举办的“国际采购订货会”让路而临时改变展期,另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非典”的影响。

筹办过程中向台湾“取经”

  记者:作为当时大陆惟一专门面向台湾和台商的商品交易大会,厦门在开始筹办时,一定很缺少经验。是不是也从台湾方面取了经?

  沈丹阳:台交会的筹办过程中,我们确实从台湾方面吸收了很多经验。一开始,就有台湾朋友提醒我们,光在报纸上登广告是不够的,还要与商会建立联系,发个性化邀请函、做问卷调查等。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发了好几百个问卷,却只有几十个台商对台交会感兴趣,这让我们觉得很泄气,但台湾朋友却告诉我,不要小看这几十个客人,因为他们是真正有市场需求的人,如果展会办得好,他们来了第一次,可能会带更多的人参加第二次。

  为采购商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也是我们从台湾朋友那学到的“秘密武器”。一般的展会只注重参展商,因为他们是付展位费的,但台湾朋友却告诉我们,采购商更需要“好好巴结”,只有他们满意而归了,才会有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展会才能越办越好。

展望未来 台交会转型国际展览

  记者:台交会的英文名是您确定的,其中包含着您对台交会的未来期望。您认为,台交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您有何建议和意见?

  沈丹阳:台交会的英文名称(China Xiame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Exhibition,CXMEE)不是简单直译的,其对应的中文名称实际上是“中国(厦门)机械电子展览会”。这样确定,一是因为英文主要是给外国专业采购商看的,我们希望它能符合国际惯例而不要有太多的两岸或政治色彩;二是因为从长远考虑,台交会以扩大对台出口为主的使命完成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转型为一个国际展览品牌。未来五年,台交会仍有改进提升的广阔空间。一方面,展会定位要更“专”,另一方面要更加市场化。

(责任编辑:新不颖)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