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艺术品产权交易有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其上市流程是,资产包发行人提出申请、相关文物部门进行售前审批、鉴定评估、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保险公司承保、发行人对拟上市艺术品进行路演、博物馆等场所托管、承销商进场发行,全过程上网公开。
这个新兴的资金“池”借助天津文交所的两件艺术品市值热炒,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与争议,这种关注甚至也延续到了份额交易模式链上的参与者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艺术份额化交易模式发展的初期阶段,一部分资产包存在买断争取差价的可能,但“持有人会保留一定比例的份额”。对于“南黄北齐”这样的艺术品定价,交易所并没有太大发展空间。但由于目前普遍缺乏一个市场可供参考的价格标准,文交所适用于那些不经常出入拍卖行的艺术爱好者,及“捂着钱”的潜在投资者,在公开的买卖中参与艺术品的“定价”。
同时,文交所在规划上必然有会员费或席位费,但初期可能会出现交易所比交易商数量还多的状况,加上交易商与文交所利益紧密,在监管缺失之下,不排除一起“赚吆喝”的可能。“好比击鼓传花,现在的目的是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花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天津文交所的两幅白庚延作品在上市初期并没有吸引如此大量的资金入市。在有高换手的情况下两只产品日成交量都在数百万元内,并保持着高换手、高成交量的局势。直到3月中旬,第二批包括一个“天然粉钻”在内的艺术品交易品种上市后,跟入大量的投资资金。
自此,天津文交所变成了“涨停交易所”。交易所本身显然也没有预料到市场热钱的来势如此之凶。不断有大单将交易品种价格封在15%的涨停板上,令人惊讶的是,同时上市的8只品种累积涨幅惊人地一致。成交量则在个位数或两位数间徘徊。
投资收益并不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全部意义,提供一种新型市场模式才是更关键的。传统的艺术品交易主要以拍卖、文博展会、文物商店和私下交易为主,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袖中交易”。文交所的成立为文化艺术品的供需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