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一些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了一批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并被政府誉为“中国就业蓄水池”。如今,这些厂办大集体企业冗员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长期失业。厂办大集体已成为企业重组不可回避的问题。
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会议提出,要用3-5年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分离,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改革的主要方式是重组改制和破产关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记者3月28日从国资委获悉,改革通知已下发到各地方的国有企业及央企,各企业开始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改革的最大难点是产权不清与职工安置。对于产权不清的问题,目前有专家建议厂办大集体企业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产权。而职工安置也需要大笔资金,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对记者表示,厂办大集体是国有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改革难度很大,改革成本非常高,仅仅厂办大集体人员安置就需要1000亿元左右。“武钢10万钢铁职工中只有1万从事主业。”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用上述数据描述厂办大集体改革之艰难。
10万职工仅1万干主业
东北三省是厂办大集体最集中的地区。据记者了解,在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初期,辽宁省共有厂办大集体1433户,在这些厂办集体企业中,经营性亏损企业1054户,占总数的73.6%;停产、半停产企业824户,占总数的57.5%;累计亏损额为33.1亿元;共有厂办大集体职工53.6万人,其中68%都已离岗,特困职工高达4.8万人。国资委、财政部和人保部对厂办大集体获得的共识是:厂办大集体已成制约国企改革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厂办大集体已成为企业重组不可回避的问题。据记者了解,鞍山钢铁集团与本溪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本钢”)重组拖了6年,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厂办大集体职工安置难度太大。以本钢为例,本钢有大集体企业职工近5万人,已下岗职工有4万人,对银行负债就有24亿元。此外,这些大集体企业还欠缴各类保险费近4亿元、各种内债6亿多元、其他外债近7亿元。今年两会期间,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对记者表示,武钢共有10万职工,其中只有1万职工从事钢铁主业,可以证明武钢的历史包袱很重,其中,厂办大集体是主要包袱之一。
或可进产权市场交易
一位国资研究人士对记者透露,在今后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中,政府出台的具体操作细节将集中在产权和职工安置两方面。持续五年的厂办大集体试点改革经验表明,产权关系难以界定和职工安置困难是厂办大集体改革很难跨越的障碍。
原则上来说,国资委对可重组改制的大集体企业,支持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另外,对于规模较小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国资委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采取出售、破产拍卖、管理层收购等形式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然而,鲜有民营资本愿意碰触厂办大集体企业。河北邯郸一位民营钢铁企业家对记者表示,好的钢铁资产政府不会轻易出售,差的资产即使民营资本想进入,实际重组起来困难重重,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对此,国资委将推动厂办大集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产权。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蔡敏勇对记者表示,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减少改革的纠纷,增加透明度。
改革后,人往何处去?这也几乎是所有厂办大集体改革遇到的难题。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对记者表示,在国企改革中,破产企业的剩余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变现的收入,要优先安置职工,这是一条很硬的政策。前述国务院意见也明确表示,在职工安置方面,妥善处理好职工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国家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和就业扶持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