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11中国电谷(香港)恳谈会”在港岛成功举办,这是中国电谷•保定高新区连续第五年在香港举行主题推介活动。推介会共有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8.5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1年3月初,保定国家高新区与中国巨力集团签约,巨力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索具全产业链”和“1GW光伏太阳能全产业链”两个项目。此次索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进军新能源产业,为“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力量,标志着“中国电谷”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2011年,保定高新区申报省重点项目103项,总投资1300亿元;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8项,总投资222亿元。英利集团商贸物流中心、乐凯集团新材料科技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定科技工业园、惠阳工业园、巨力集团光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将陆续开工。
目前,保定高新区已形成风电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储电产业园、节电产业园以及电力自动化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汇聚了200余家新能源企业,产业聚集效应和协作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本优势日益明显。
企业聚集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保定高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完整产业链,并在光热发电、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已聚集相关企业60余家,构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英利集团、天威薄膜光伏、大正太阳能、维特瑞交通设施、荣毅集团等一大批光电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不断向园区聚集,初步形成了晶体硅光伏电池、非晶硅光伏电池两大生产园区。
风电领域,一批风电产业链研发配套企业和风电人才向园区聚集,进一步细化风电产业结构。国电联合动力、保定海风风电,天翼复合材料、科诺伟业等企业竞相聚集到高新区。园区风电企业从2005年的3家,增加到76家,形成了风电产业园、天翼风电园华翼风电产业园、中能风电产业园等园区。企业向园区的聚集优化了企业合作,提高了创新效率的同时,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中国电谷还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聚集力持续增强。
全产业链发展带来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谷”光伏发电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硅原料生产、光伏组件成品制造,到交通信号灯、路灯等应用性产品设计生产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英利集团已成为国内唯一的拥有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和世界领先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涵盖了硅料、铸锭、切片、焊接、应用研发、新型储能等所有光伏电池生产环节,为降低光伏产品造价,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贡献了巨大力量。维特瑞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太阳能光伏交通设施生产企业。大正太阳能、荣毅新能源等光伏产品应用企业不断延伸光伏产品应用范围,吸引更多企业汇聚“中国电谷”。
风电产业形成了从叶片、整机,到零部件、控制设备、原材料、风电设备维修维护等全国唯一的风电全产业链,使“中国电谷”出产的风电设备具备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基地,整机产能已突破1000台,位居国内三强;叶片产能突破2000套,位居全国第一;风电控制设备产能超过1000台,位居国内第三。风电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完备,形成了覆盖所有环节的风电全产业链。
自主创新形成强大竞争优势
保定高新区积极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2010年全区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0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资金3亿余元。2月,保定国家高新区召开2010年度先进企业表彰大会,共出资606万元奖励先进企业,其中22家创新型企业获奖,占获奖企业的50%。
保定高新区现拥有“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及设备国电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4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
英利公司自主研发科技成果500多项,拥有十多项专利,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套技术,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诺伟业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风电控制和逆变系统技术的公司,2010年产能达到1000台。华翼风电是首家中科院院士组成的风电叶片设计、研发企业,2010年8月18日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批2.0兆瓦45.5米风电叶片,在天津港装船运往韩国,结束了国外长期垄断风电叶片核心技术的局面。
保定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金博表示:保定高新区将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建设“国家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身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国际国内同时拉动,继续保持和扩大再光伏发电领域的竞争优势。“十二五”期间,保定高新区将全面打造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聚集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要素聚集高地。到“十二五”末,园区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速达35%,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