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IT通信 > 正文

日本大地震为何震慌中国IT产业界?

2011-03-24 16:0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字号:小

  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IT产业界比直接遭难的日企还慌。许多公司成立了专门的供应链小组,中兴通讯甚至成立了一个“抗震委员会”,每天紧盯上游。我所报道的两大产业领域,即半导体、平板显示产业,企业们就更显恐慌了。

  隔海相望的岛屿发生地震,为何中国企业的心灵如此不安?

  这显然反映了一个现实:至少在上述两大产业上,我们还远未实现真正的自主。人家打个喷嚏,我们就跟着发烧。一直自称“制造业大国”,某种程度上,甚至仍只能说是“加工业大国”。

  想起以前的采访经历,真让人冒汗。5年前,当本土5代面板投产时,某家电企业总裁对笔者说,只要国家多投钱,多上项目,开足产能,3到5年就能打败韩企、日企。

  想来真豪迈,却经不起推敲。面板业不等于面板生产,上游有更多细分,仅材料就达100余种产品。几年来,我每年都参加上海FPD展会,一个显著例子是,许多本土企业主谈生产与项目,而海外同行则侧重材料设备、技术及方案。这背后有产业演进差距,更有利润分布不均。

  半导体业也类似。中国过去一般将产业链分为设计、制造与封测,往往看不到材料设备。这几年声音略大,但截至目前,即便8英寸生产线,本土材料设备都无法自给。截至目前,在半导体关键设备领域,除有限几家美企、荷兰企业外,主力部分都是日企。而半导体与面板制造业类似,80%的投资都集中在这环节。

  我们现在设立的追赶目标,似乎有些偏了。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日企放弃的地盘。几年来,被我们视为日企持续“兵败海外”的终端领域,许多都是人家主动落实的产业升级。

  比如,本地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元,每年进口数据超过石油,于是引发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泡沫。殊不知,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强国。那时,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巨头一度有八大日企。

  日企并没为此沾沾自喜。事实上,再向上回溯几年,日本已在半导体材料里做好许多储备,比如70年代,日立、三菱、NEC已是全球核心硅晶圆供应商,之后80年代的辉煌只是水到渠成。当韩企、中国台企一窝蜂上马生产线进军存储芯片后,90年代至今,日企则全力强化上游材料与设备业布局。两年来,当台企存储芯片业濒临覆灭、中芯甚至放弃此类代工时,上游日企继续稳坐钓鱼台。

  如今,当我们津津乐道于韩企、中国台企、中国大陆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上的规模时,日企才是背后稳享丰厚利润的主。

  当然,批评本土并非纯粹赞美日企,它们也并非神话,一定也有自己的发展弊端。比如,在一个如此狭小、震灾频仍的国土上,产业布局如此集中,本身就隐含着巨大风险,透露着日本高端IT制造业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封闭心理。

  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去年的话能解释一部分。他说,虽然市场规模、人工费及汇率等因素导致日本制造理论上已过盈利极限,但丰田诞生在日本,仍会维持日本制造,站在个人角度,他有一种“不能让制造业从日本消失”的使命感。

  笔者认为,不但本土IT制造类企业,甚至包括正在快速模仿美国互联网概念的本土数字英雄,都应该借日本大地震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IT业发展的真正根基何在?是继续喧嚣地制造泡沫还是沉静地朝微观世界创新迁移?

  日本地震已经检验出,我们的IT产业链还很苍白, 现实容不得我们继续漠视。

(责任编辑:赵欣)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