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环卫协会邀请,昨天,德国专家来宁推介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将垃圾有效分类,再放入特定装置中“蒸馏”,生活垃圾也能变成清洁能源—生物柴油。乔治·沃尔夫介绍,“垃圾变柴油”是指将有机垃圾从生活垃圾中有效分离出来,送入特定装置进行粉碎、脱水,然后再打包成物料,经一系列高温、蒸馏、催化反应,分离出生物柴油。
记者了解到,“垃圾变柴油”技术目前在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地已有运用,不过这项技术是否适合国内城市还需充分论证。
专家介绍,首先,“垃圾变柴油”对前期分类要求较高。在进入处理程序前,生活垃圾必须进行有效分类,特别是要将金属、玻璃、瓦块等垃圾全部分离出来;其次,这项技术处理垃圾能力略有不足。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目前一座“垃圾变柴油”装置,日处理垃圾为600吨,而国内一个大中型城市每天产生的有机垃圾数量远高于这一数字。
巨额投入可能也会让“垃圾变柴油”很难落地。记者了解到,建设一座中型“垃圾变柴油”装置,初期投入就要数亿元。
市城管局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垃圾前期分类工作,后期分类处理能力也将同步增强。后期处理,我市将走多元化道路,例如焚烧发电、有机堆肥、填埋、生产清洁能源等。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今年我市都将综合提升垃圾前期分类、后期处理的能力。”市城管局有关人士说,目前,南京日产垃圾已达4700吨左右,3个垃圾填埋场2—3年内都将填满。缓解垃圾围城困境,必须走垃圾分类处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