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环保节能 > 正文

政策力度大 脱硝市场急剧升温

2011-02-22 14:36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号:小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策部门大幅提高火电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对环保产业未来的整体走势给出新的信号。

  近日,环保部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该文件与2009年颁布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相比,在脱硝减排进展速度及力度上,都有了明显提高。该文件的出台,引起了脱硝产业内不小的震动。环保部下属研究机构环境规划院此前发布报告预测称,“十二五”期间火电厂烟气脱硝的总需求在500亿元左右。在新标准出台后,多个脱硝环保企业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了国内脱硝市场的急剧升温。

  在继脱硫之后,脱硝成了环保科技企业新的增长点。但急切的投资期望之下,我们也看到了国内脱硝行业在技术研发、运营等方面的准备不足。如何让脱硝行业在市场启动之初便打好基础,以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政策层面亟待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新政策 短时间内减排力度大

  与一次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显著特点是减排完成时间提前,减排力度大。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计划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它要求,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不得超过100毫克/立方米。并且从2014年1月1日起,要求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NOx排放量达到100mg/立方米,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mg/立方米。

  而2009年7月环保部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则将脱硝完成时间定在2015年1月1日。其中,重点地区NOx排放量达到200毫克/立方米,重点地区则为400毫克/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而迅速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已增至840万吨。据专家预测,若无控制,202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000万吨。而随着氮氧化物带来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部门表示,“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工业领域氮氧化物排放的重点整治始于2008年。在2008年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开始起草,氮氧化物被作为继二氧化硫之后的重点治理领域。2009年5月,脱硝与脱硫一起,进入了国务院发布的装备业振兴规划的十大重点依托工程之列。

政策立竿见影 企业“跑马圈地”

  “现阶段,市场反应较为明显,政策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蓄势待发的企业开始了‘跑马圈地’。”中投顾问环保产业研究员侯宇轩跟本报记者讲述到。

  政策刺激下的火电脱硝市场潜力目前是环保企业最为关注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有40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硝装置并正常运行,但这仅仅占总装机容量的6%左右,未来5年也就是“十二五”期间,若重点区域的现役机组以及新增机组全面实现脱硝,那么“十二五”期间内新增的脱硝装置将至少达到2.7亿千瓦,整个脱硝产业市场有望突破490亿。

  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刺激下,各路资本和多类企业均欲在该市场分杯羹。据某环保产业内人士透露,风投关注脱硝市场有一段时日,“甚至有公司早在2009年便开始布局,而尚未出手的最近都在频繁接触相关企业。”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首先受益的是催化剂生产企业,其次是大型脱硫企业,上述企业不仅在科技研发,工程经验方面略胜一筹,同时,脱硝设备会与原有的脱硫、除尘设备产生联动,客户更期待原有脱硫商家进行业务包揽。”一位业内专家人士分析到。

  而在此之前,脱硝行业内的企业进入的步伐则有所保留。关于脱硝行业的发展态势,中投顾问研究院侯宇轩介绍说,“由于有脱硫市场的‘前车之鉴’,同时政策的颁布时机以及市场反应拿捏起来有所难度,新政出台之前市场较为沉寂,动作幅度不大,只是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据江苏万德电力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于光喜介绍,2010年年初,企业就已开始筹备、研发,瞄准的是脱硝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催化剂。该企业也一直在关注脱硝行业的政策动向,为进入脱硝市场做着准备。

  据了解,江苏万德电力环保有限公司已在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亿元新建蜂窝式SCR催化剂工厂,一期工程将建设两条生产线,预计于2011年6月量产,年产量1.2万立方米。二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实施,投产后年产能再增加1万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在脱硝的技术研发方面,正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由江苏万德电力环保有限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的教授合作攻关,在2010年3月份研发出拥有蜂窝式SCR脱硝陶瓷催化剂,成功实现了脱硝催化剂的国产化。

狠抓技术研发 抢先占据市场

  即将开启的广阔市场,让脱硝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集中浮现的同时,也给国产催化剂提供了替代进口产品的契机。

  此前,国内脱硝产业并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但现在其发展趋势已经显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环保企业应重点抓紧技术研发,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如此才能抢先一步抓住机遇。”

  据了解,长期以来国内的脱硝催化剂市场一直被进口产品占领。催化剂是烟气脱硝的核心物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烟气脱硝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占总设备25%以上的核心技术都是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因为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在脱硝市场多选择与外资合作,获利也因此大打折扣。从技术路线来看,国内脱硝企业多是通过引进国外SCR脱硝技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部分公司进行创新,以提高脱硝装置成本竞争力。

  2010年6月20日,成都东方凯特瑞环保催化剂二期工程如期竣工,并正式投产。其每年生产的脱硝催化剂也随之增加至15000立方米。这是迄今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的脱硝催化剂制造基地,也是我国的脱硝催化剂研发、制造步入新的阶段的标志。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被认为是今后氮氧化物防治技术的发展主流。虽然国外和国内均已研发出了多种的烟气脱硝工艺,各具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投资大、原料消耗高、操作费用高。

  与之前国内较热的脱硫产业相比,业内更多人士认为,脱硝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不会太大。因为“脱硝产业的技术壁垒相当高,这就阻碍了一大批企业想要进入分享盛宴的步伐。”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小部分的脱硝企业占领着近9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市场壁垒。

  在新标准出来之前,就已经有电站呼吁国家尽快出台脱硝政策补贴。2010年8月,广州珠江电厂4台300兆瓦的燃煤机组脱硝成本为0.015元/度,费用仍需要企业自行承担。该电厂厂长谢一琼向媒体表达了希望国家尽快出台补贴政策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与脱硫业相比,国内脱硝业运营、评测的系统并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形成得到权威部门认可的完整的烟气脱硝经济评价规则,对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系统。而要想在短期内建立规范的运营系统也是一大难事。

(责任编辑:新不颖)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脱硝市场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