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闻名的798艺术区分羹小剧场,面对经营困难但入场者不断的剧场业,原先打下江山的剧场主们都在寻思创新经营。
798 跨界玩戏剧
记者了解到,798的业主七星集团,近期跟另一公司合股,共同成立了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公司,目的就是开发艺术展卖之外的其他文化业务。投资公司负责人陈勇利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平衡798的业态。
据他透露,去年798全年人流在180万-200万人次,3-10月黄金时段周一到周五在五六千人,节假日能接受3万人流。同时,798蓬勃的人气已经吸引了诸多餐馆休闲业态进入,目前已经集聚了20多家,以至于后期他们已经拒绝店家进驻。“应该说白天的业态已经比较成熟,我们正在考虑让这批人流成为剧场的消费群。让欣赏完艺术的人们可以坐下来喝喝咖啡,晚上看看演出。”陈勇利表示,由于附近已经有星美等影院,所以小剧场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话剧观众跟艺术圈的也比较接近”。投资公司将先在园区内做一个剧场,寻找市场的规律。
“除了做硬件,798还要自己打造内容。”陈勇利告诉记者,剧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顶高10米,能够容纳200余观众。因为改建自工厂仓库,798剧场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工业厂房原样,是一个容纳当代工业与剧场艺术为一体的多功能艺术空间。同时,签约的编导等主创团队已经就续,4月初他们将推出第一个自制剧目《所有的美好》,讲的就是798艺术区里发生的事。每周四到周日演出,连续演出5周,5月中旬将在朝阳“9个剧场”演4场,即完成了他们首轮演出的计划。“签约的编导跟我们一样,都是戏剧市场里的年轻人,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剧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繁星戏剧村 演出旅游“一家亲”
“我们春节之后的一段时间演出不错,1-2月演出票房加上园区的活动效益,每天能有接近2万元收入。”尽管媒体纷纷披露北京小剧场业的平均上座率不足五成,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仍是勾画着美好的未来蓝图。
繁星戏剧村建村投资近3000万元,面积近5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700万元。自2009年11月份开业以来,一期开放了5个小剧场,其中200个座位的剧场两个、150个座位的剧场一个、80个座位的剧场两个。开业至今一年有余,繁星一直推行低价票策略,单场观众接近200人左右。但樊星实话实说,刚开业时上座率虽然保持在八成左右,实际买票的观众也就三成左右。做客户挖掘和观众培育成为剧院工作的重点,邀请了周边大学生、社区居民免费观看,甚至有些人都是第一次进剧场看戏。“目前只有日常运营费用是笔大开支,预计总投资要五六年才能回本。”
所以,繁星一直在寻求着创新发展模式。繁星戏剧村推出“场制合一”的概念,即剧场运作和戏剧制作一体化,将有2/3的演出剧目由剧场出品,剧目形式十分多元化,有话剧、音乐剧、形体戏剧、儿童剧和各种实验戏剧等,能够适应不同观众群体的欣赏需要。随着戏剧村的推进,内容的丰富和品牌推广同样成为重要的方向。既然舞台剧缺乏成熟的编剧,现在拥有优秀小说资源的出版社就成为他们的合作对象,拥有一定读者群的畅销小说也将是他们改编的重点。去年,他们和阅读器杂志社达成战略合作,该社以女性题材见长,很多作品在读者群中影响比较大,为了版权增值,阅读器杂志社也在做拓展计划,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近日西城区旅游局主动找到我们,希望能共同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演出,也为西城区的旅游开发一种创新产品。”樊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开发了他们一条新的思路。“目前繁星的主要困境是演艺大环境不佳,造不了‘势’。如果西城区政府能带头把行业环境提升一下,对我们长远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樊星跟记者分析,这个提议让他们想到了园区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繁星戏剧村本身根植于一个园区,基本是四合院群落,兼具清末风格和后现代的LOFT式建筑,里面的业态除了剧场,也有当代美术馆、古董家具馆等综合艺术馆。“目前的旅游演出产品是以结合自然景观为主的大型演出,而对北京来说,让游客感受城市文化魅力的小型演出也可以做,而北京小剧场业本身就在全国领先,别的城市想做都做不了。”樊星构想着在他们剧场开发一些拥有北京味儿的实验话剧、小型音乐剧,在暑期开出一到两档,让观众来到这里能够游览园区,看看演出。“我们的地势也不错,离国家大剧院、什刹海、天安门、老舍茶馆等都很近,可以借势。”樊星表示,他们将主动邀约北京市旅游局,共同研讨在这里开发旅游演出的具体计划。
戏逍堂 淘金大网撒向全国
刚在北京开了两家剧场的戏逍堂,今年又有大动作,已经确定将在全国推进自己的院线。其负责人关皓月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初步确定在上海开3家、深圳开2家、长沙开1家、今年五六月份装修完毕之后将统一面世。
小剧场业盈利尚未明确,如此大手笔地拓展全国版图,资金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关皓月透露,他们展开了融资,但目前尚无法透露。
无独有偶,记者了解到,北京几个剧场品牌都在展开全国路线,采用内容院线或者剧场院线的思路。樊星说,他们也联合了北京一个大型国有集团,准备在全国建小剧场院线。
“我们前四五年确实是主做搞笑戏,现在乱七八糟的戏太多了,我们又改路子了。”关皓月说。前两年,戏逍堂对外扩张主要是依靠版权加盟的方式,把戏逍堂出品的戏剧交给外地演出商。“加盟的合作形式松散,而且对演出商难以控制,长期下来对我们戏逍堂的品牌会是一种伤害。”他们今年将在全国盘下剧场,建立“戏逍堂巨像戏剧艺术院线”,用直营形式让“戏逍堂出品”直接面世。关皓月认为,他们积累了20多部戏的版权内容,拥有100多个签约演员,已经具备在多地同时演出的能力。“做市场的,就要比市场跑得快些。”
戏剧产业真是一座金矿吗?外地的观剧热情还远不如北京。针对记者的疑问,这些投资主体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着眼于未来吧。戏剧产业发展时间短,作为职业人,我们需要提前尝试。不然等将来市场的标准出来了,竞争将更为激烈,先入手剧场先占优势。”樊星说,作为一家影视企业转型过来的戏剧公司,他们一直用影视业赚来的钱贴补着剧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