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条、高挑,挽着发髻,针织外套整洁得体,珍珠耳环别致素洁,眼前61岁的侯凡凡端庄典雅,处处透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生动气质;脸上仁心医者才有的真实笑容,令人倍感亲切。
从一个养猪女兵起步,20岁成为第一军医大学的大学生,40岁读博士,45岁留学哈佛,再到如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工作多年,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病人不分亲疏贵贱
作为中科院院士,侯凡凡有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但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从来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地认真诊治。每周出门诊,她总是从早上8点一直看到下午5点才离开诊室。她常说“病人奔波劳累找我看病,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
有一次,一位肾穿造影剂过敏的病人,突然休克,心跳呼吸全停,呕吐物从口中涌出。情急之下,侯凡凡俯身用嘴将病人的呕吐物吸出来,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患者的亲属感动落泪。“这是很多医生都难以做到的!” 侯凡凡的导师张训说。
目前,南方医院为侯凡凡安排的日接诊量是40位患者。但对一些挂不上号却正在用药、有一定风险的病人,侯凡凡把他们请到自己的研究室,关心他们的治病进展;为让病人就诊更方便,侯凡凡调整了肾内科的检验位置,让它离门诊较近,尽管工作人员不方便,但是病人就诊更快捷了。
“既然当了医生,就得当位好医生。”在侯凡凡的亲身示范和严格要求下,肾内科的医生,对病人的情况烂熟于心,他们将手机号、家里电话号都公布给病人。肾内科的梁敏教授说:“侯主任对工作人员非常严格,有时脾气急,可对病人从来没急过,和病人、家属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
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
在南方医院,肾内科的抗生素使用率是最低的,也是医院里的“最穷科室”。但在2006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中,该科被评为“患者满意度最高,抗生素使用控制最严格、医保付费患者自费率最低”的科室。
有一次,一位已在外院透析一年的患者来到肾内科,请求侯凡凡替他修复已经堵塞的血管内瘘,以便继续接受血液透析。侯凡凡没有贸然答应他的要求,而是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并做了认真检查,结果发现引起患者肾功能衰退的病因是肾结核,若对症治疗,患者完全可以不用透析。当她把这一诊断结果告诉病人时,病人一脸疑惑,甚至责怪她不负责任。侯凡凡恳切地对病人说:“我可以为你继续透析,但是你想想,我们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赚而要你选择药物治疗?因为你不需要透析!”一个月后,这位病人健步走出肾内科,甩掉了透析的包袱,重返工作岗位。
侯凡凡反复告诫全科人员,能为病人节省一分钱的事我们都要去做,哪怕得不到病人的理解,甚至受委屈也要去做。在她的带领下,肾内科奉行的基本行医理念就是“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患者住院;能用一种药就决不用两种;能用便宜药就决不用贵的。”
为救更多病人做临床研究
2009年,侯凡凡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当被人问到“评上院士最高兴的是什么”时,她淡淡一笑,“可以延长工作年限,完成更多的临床研究。”
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当前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患者只能终身依赖昂贵的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生存。“中国目前9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仍然得不到透析治疗,有这么多人在绝望中等待生命的完结,多么令人心痛啊!而做科研也是为了病人。”侯凡凡想通过临床研究,为改变这一现状的行动提供依据。
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药物(RASI)已被证实对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传统概念认为,对于血清肌酐水平大于3.0mg/dl的晚期患者,这类药物是禁用的。这个禁区能不能闯?能不能用药物延缓晚期慢性肾脏病病情的发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侯凡凡带领其团队展开了耗时5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应用得法,这类药物可使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的风险降低43%,将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延缓一倍。这对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国家的医疗卫生负担,都将是十分可观的。
2006年,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医学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被国际医学界评为“近年对内科学临床实践最重要的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