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医疗保健 > 正文

养老产业:硅谷投资家新宠

2011-02-12 15:44来源:中关村字号:小

  时下,医疗、养护等健康产业正在成为商业新的蓝海。据美国硅谷林富元先生的报道,这几年来美国硅谷投资家们的新宠是“健康照顾业”。过去10年,美国资本家在健康照顾业的投资比例,从2000年的13%持续成长到现在维持于25% - 27%之间。2009年健康照顾业得到的投资,几乎超过总投资额的30%。而养老产业,正是健康照顾业中的一种。

  2010年12月初,位于河北燕郊、投资总额预期100亿元的燕达国际健康城隆重开业;2010年12月27日,国内养老企业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与万科签约,以管理入股,负责万科地产项目中的养老公寓的运营。此外,武汉等地的一些养老社区也正在破土动工。养老产业,似已渔阳鼙鼓动地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新型养老产业崭露头角

  2010年12月25日,国内首单风投注资养老产业的交易在上海达成。挚信资本将投资1亿元人民币入股国内养老企业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进行养老产业的投资与运营。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进入资本运作的时代。

  2008年5月,亲和源在上海投资了大型会员制养老社区。经过两年的运营,截至2010年12月,亲和源已经吸纳了近千名老人作为会员。对于中国的养老市场,挚信资本合伙人李曙君表示,“养老产业还刚刚开始,我们这1亿元资金进来只是抛砖引玉,对于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市场,一年投1000亿也是可以容纳的。”李曙君说。

  无独有偶,大约一周前的12月18日,在武汉市蔡甸区的“武汉·中国健康谷”,同济健康社区、合众人寿健康社区和武汉深鸿润国际文化科技城三个大项目同时开工。其中,合众人寿健康社区的投资方是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合众人寿,投资总额高达100亿元。这是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开闸后的一次大手笔动作。在湖北,除了合众人寿之外,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已经对这一领域表示了兴趣。去年3月,泰康人寿拿到保监会下发的首张投资养老社区的资格书,并在北京、上海、三亚拿地,布局全国养老地产产业。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也计划在河北廊坊筹建养老社区,项目总投资为1000亿元。

  从各种迹象来看,正在开启的养老产业形态中,主角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中的养老院,而是带有健康照顾性质的新型养老。

  投资并开启新型养老产业已经有了现实样本。从北京天安门沿长安街向东车程30公里的三河市燕郊镇,一座“燕达国际健康城”已拔地而起。据悉,该项目由总投资近100亿元,涵盖国际医院、健康养护中心、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和会议中心5大板块,主要为京津冀高端消费群体提供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据称,在产业模式方面燕达开创的是“医、护、养”一体的健康养老新模式。

养老需求凸显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趋势。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1.6%,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是一条必由之路,亟待企业参与、资本推动。去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显示,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至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

  “那么多的岳父岳母,家庭几代人的人员结构,可能不是‘四二一’了,可能是‘八四二一’。目前这个很普遍的家庭结构造成了晚辈的压力,而且现在的工作压力也是越来越重。重孙辈就没有时间照顾曾祖父那一代,让他们的祖辈照顾也照顾不了。”燕达国际健康城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田利剑表示。

  而亲和源董事长奚志勇则放言:在未来5年内中国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目前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到了65周岁,而70岁之后,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就会凸显出来。

养老模式的转变

  养老是每个民族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其养老模式始终存在一些缺陷。从根本上讲,中国养老模式正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型,养老社会化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据称,“亲和源”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它采取会员制的形式。会员卡分为永久卡和终身卡两种。永久卡入会费约需75万元左右,但年费不定,最高7万元。而B卡是终身卡,入会费不定,依照大、中、小户型而定,最高85万元,但年费是一定的,约在3万元左右。会员制的模式给客户选择提供了便利。

  亲和源的所有入住的老人都是以户为单位,房间的布置也类似自己的住宅。与此同时,每个老人还配有一个管家,每间房间都装有应急按钮,只要打电话通知管家,就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亲和源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也着重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如遍布社区的风雨回廊、防止老人滑倒的“无障碍”住宅细节设计、方便轮椅出入的宽敞的电梯间等都是适应老人起居特点的安排。卧室和浴室则安装了红外线感应装置,既保证了老人的生活隐私,又便于值班人员监控老人的安全。此外,亲和源还联手国际一流的专业服务机构构建的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向老人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例如,由美国著名的爱玛客公司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由法国索迪斯进行经营的社区配餐中心;由曙光医院进行管理的社区护理医院等等。奚志勇这样定位自己的企业:“亲和源整合海内外最优化资源配置,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融合为一体,有家的温馨亲切、私密自由,也有机构的贴心照料。”

  而燕达国际健康城打的是一种医护结合的整体的健康照顾牌。据该健康城的导游员小贾的介绍,该健康城的养护中心设置床位12000张,它背靠的三甲医院燕达医院则设置床位3000张,其中医疗床位2000张,康复床位1000张。所以整个健康城是以养护为主,医疗为辅。以三甲医院为医疗后盾,有实质性的医疗保障,可以解决老年人看病的实际问题。田利剑认为他们的养护中心既专业又领先,“我们很多设施是全国第一,比如第一个引进天轨移位系统、第一个引进心电遥感监测系统、第一个将温泉引入宾客房间、第一个用智能化座便器、第一个引氧气入室(即直接插管吸氧,不用瓶子)。我们用的全部是护士,不是护工。”除了这些专业的医疗设置之外,在这个养护中心的设计中,还有温泉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球馆、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理发室、中西餐厅、咖啡厅、酒吧、图书馆、银行、邮局、超市、老年大学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养护中心附近,还建立了四所教堂和寺院等,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信仰者提供了礼拜或祷告场所。这个设计可能和他们的国际化思路有关。

  现在燕达入住的人员还不是很多,但田利剑看起来还是很有信心。他为记者分析了一下市场的空白点: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型医院、康复疗养中心与老年养护中心呈分离状态。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满意的康复和疗养,这就给了燕达这样医疗和养护合二为一的机构提供了机会。而且,燕达健康城的地理区位,可以弥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心区由于医院病床数量有限、高水平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城市空气质量不理想等缺点;又可以弥补郊区的康复疗养中心缺乏高端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服务的不足。

机遇和风险并存

  对于各路资本来说,养老产业、养老社区无疑打开了一扇投资的大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养老产业还不能说已经形成气候。养老产业的总体规模、服务和配套与欧美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制度。

  就消费观念而言,养儿防老、居家养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目前很多人并不会选择养老社区。另外,养老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不管企业还是机构,收支平衡或者盈利是其存在和扩张的基础。这方面中国的养老产业先进入者还有一段路要走。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有养老床位3万张,养老机构144家,其中129家是民办。总体而言,养老机构都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很多要靠民政部门的补贴才能维持运转。

  关于盈利问题,有不同的说法。奚志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亲和源的发展方向是走养老服务这一块。事实证明,我们创新的商业模式是盈利的。”有一次他反问:“我们不盈利,风投能进来吗?”

  对盈利问题,燕达的田利剑这边则是淡化处理。他说,其实养老产业是非盈利机构。即使是在国外,它也不是完全用来盈利的,在国外,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的经费也不成问题,养老机构的运行有的还得到一些社会基金的支持。但现在中国的情况还不到那一步。燕达在用地审批等环节,还是按照商业用途来审批的。至于燕达养护中心的入住人的一般养护以及看病、吃药和公费医疗如何对接等,还需要进一步磨合沟通。

  但不管怎么说,办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经济账是不能不算的。田利剑称,在燕达的养护中心,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人,一个人每个月开销不到3700元,包括吃住,不包括用药;不能自理,需要24小时照顾的人一个人一个床位大概在8000元左右。这里的超市和餐厅的收费也不高,只是作为配套设施而设立,并不是为了盈利。听了这些,记者的直观感受是燕达的收费不算特别高。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效应,燕达健康城恐怕不容易达到收支平衡。

  现在三甲医院的人员的聘请还在进行中,这笔费用估计也不少。此外,笔者观察,由于燕达健康城所圈的一块地基本是平地,除了一条人工河外,自然风景还不是很理想。目前的绿化,以及室外环境的美化,恐怕还是需要一些投入——总的来说,资金量不是个小数目。河北三河燕达实业集团在这个项目上,一期工程投资了近70亿元,加上二期,预计投资100亿元。如果一直持续地投入和缓慢地产出,确实会考验资方的勇气和耐力。

  不管怎么说,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而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如果庞大的人群预示着养老产业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各投资方在理性规划并把握好节奏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在这片庞大的蓝海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