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咨询服务 > 正文

雷明:入世的心理咨询探路者

2011-01-21 14:37来源:北京日报字号:小

  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一位心理学家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荧屏上。他语言犀利简洁,从不说绕脖子的话;他平视节目现场的嘉宾,深入浅出且幽默的语言风格得到广泛的认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为近20档知名心理节目的常驻心理专家。

  他就是雷明,一个在30岁的时候就获得国际EAPA资质的青年心理学家。

放弃后的抉择

  采访雷明,是在北四环的晨晖心理咨询中心,因为楼上装修的缘故,原定的个案心理咨询被取消,改为接受笔者的专访。

  看到雷明的第一眼,诚如张越对他所描述的那样,“四方大脸、仪表堂堂、金丝眼镜……”,惟一不同的是,镜头前的革履西装,换成了一身比较随和的装束。

  和雷明交谈才知道,他的第一份职业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心理学家。在他1998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时候,他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为人羡慕的律师。但是这个被大多数人喜欢的职业,并没有给雷明带来多少快乐。

  按照今天雷明的话说就是每天一睁眼睛,满脑门子的官司。“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对抗状态,时间久了,就有了转行的冲动。”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在告别了律师的行业之后,雷明又转入了一个跨度很大的计算机行业,甚至还参与了两个国家“863计划”项目。但这份职业,仍然没有使雷明的脚步停住。

  对于这两次从业经历,雷明都一笔带过。他说,“第一份职业的对抗性太强,我不喜欢;第二份工作是和机器打交道,缺乏感情。”雷明说,这两份职业加起来也不过几年的时间。

  在经过了几年社会的历练之后,雷明将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诠释为“既跟人打交道,又不处于对抗状态的”。彼时,心理咨询业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在国内发展很不顺利。

  EAP是企业员工辅助计划的简称,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充分发挥心理学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是一项由应用心理学专家队伍深入企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为其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管理帮助的专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心理咨询走进企业成为了一个新的方向。

  雷明是最早一批拿到这个行业从业资格证的人之一,并开创了晨晖心理咨询。作为国际EAP联合会(EAPA)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家认证会员机构,晨晖心理咨询的开拓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雷明被广泛认知,是从电视节目开始的,尽管在此之前他在平面媒体上的专栏已经为他赢得了足够的知名度。包括全国第一时尚期刊《时尚COSMO》、全国第二大生活类期刊《健康之友》,以及《时尚健康》、《时尚新娘》和《时尚家居》等知名杂志,都有雷明的有关心理分析的专栏,深受读者青睐。

  雷明的专栏,最早引起了《时尚家居》主编殷智贤的注意。那时候,雷明在该刊上发表专栏,通过对家居装修的风格来分析屋子主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受到读者追捧。

  一次偶然的交谈,这个被雷明嘴里亲切称呼的殷大姐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仅文笔犀利,分析独到,而且口才非常的好,思路极其活跃。

  “我觉得在平面媒体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拘束。”雷明回忆殷智贤对他说的话。当时,《半边天》经常做一些人物的专访和分析。所以,殷智贤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推荐了雷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栏目组和雷明双方才有了第一次的合作。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天的下班后,探讨第二天节目的录制情况,聊到很晚。张越清晰地记得,当第二天晚上雷明出现在节目现场的时候,拿出了一大摞的稿子,他把节目中四位主角和若干配角全都做了分析,并写出报告。“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像这样大量备稿,几乎是给节目写论文的嘉宾我还真没碰到过。”张越如此感叹雷明的认真。因为惯常类似节目的录制,能够传递给大众的专业知识是比较浅显的,嘉宾们只需要到现场搞清谈话主题,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中拎出一两条儿说个大概就行了。

  但同时,张越的担忧也出现了。他别是不会说话吧?机器一开他老先生拿起稿子就念,满口术语全是绕脖子的话,老百姓可不爱听……那不砸了?

  主持人张越的担忧与雷明的表现,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半边天》的录制现场,犀利的张越,遇到了同样犀利的雷明,一场“火星四溅”的访谈节目使节目制作人震惊。“这个人以前没见过,但是从这次节目开始,他一定会被记住。”节目组如此定论。

  此后,雷明顺理成章地成为《半边天》的常驻心理专家。但凡和心理学有交集的节目,雷明都会成为座上之宾。因为敏捷的思路和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往往节目中嘉宾的主要动机和隐含动机,包括嘉宾内心深处的内容,在数分钟内就被雷明条分缕析地解释出来。这令在场的人心服口服,都感叹这个年轻人的专业素养。

《心理访谈》的救火队长

  当时,除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半边天》,十二套节目还有一档节目叫做《心理访谈》,节目的模式和《半边天》大同小异,其常驻嘉宾主持为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与杨凤池。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中央电视台的两个节目之间彼此的交流非常频繁,《半边天》里这个极具屏幕表现力的小伙子,也逐渐被《心理访谈》记住。所以,后来当杨凤池教授一次因为嗓子出现临时不适而不能录制节目的时候,节目组一下子就想到了雷明。

  雷明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他正驱车赶回公司,为一个非常熟识的老客户做心理咨询。接到节目组的电话时,他服装都来不及准备。最后把客户的西装扒了下来穿上,匆忙地赶到《心理访谈》的演播室。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节目仍然录制得很成功,雷明这种倚马可待的本领再一次被认证。

  说起这段救场经历的时候,雷明大笑不已。“幸亏这个客户已经相当熟了,要不然我就只能穿背心上台了。”

  自此之后,雷明时常充当这样的救火角色,并逐渐成为国内多档电视节目的特约心理专家。据不完全统计,雷明参与的电视、电台节目数量近20个,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心理访谈》、《人与社会》,北京电视台的《真情互动》、《心灵密码》、《谁在说》、《选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说烦解忧》、《都市调查组》等等。

  雷明特别提到他曾参加过的中央电视台“走进地中海”的活动,也是一次突然任务,同样是以一个心理专家的身份。节目中,让雷明分析画家凡高、莫奈,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艾菲尔等大家的作品,并从作品中透析他们的性格以及品貌特征。但是,这些作品不是《向日葵》、《日出印象》、《大卫》这样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品,而是他们早期的作品。并且,他们的身份不被提前告知。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的确是个考验。但是当雷明一一将这些作品分析完毕,并拿着与既有的答案对照的时候,就像是打格写的一样,正确率惊人。“从米开朗琪罗成名前的不知名作品中,雷明看出了这是一个不英俊的男人”,这让节目制作组啧啧称奇。

  其实,对于心理专家的职业也好,还是具体到人也罢,公众还是普遍存在着颇多疑虑的。这也是国内相关行业发展略为缓慢的原因。当千家万户的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一个年轻过己的人在那里侃侃而谈,分析这个评论那个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相信他说的事实的可靠性?类似的疑虑,始终存在。

  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雷明提到了一个术语“投射”,如果对一个现象以及分析进行上千次的投射对照,则会达到九成以上的正确率。他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投射对应的统计理论。

  “如果我的分析总出错,相信也不会有电视台找我了。”雷明说。

“入世”的探路者

  一个合格的心理学家该是什么样?面对笔者的提问,雷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他开始叙说他几年来的心得与体会。

  他走进荧屏成为知名的心理学家的时候,才刚刚三十周岁。张越戏谑地称,“连一个小屁孩都成了心理专家指导你工作了,真是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但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能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让数以万计的观众记住他,让节目中的嘉宾愿意和他交流,形成话题的交锋,这是非常难得的。

  为什么偏偏是相对年轻的雷明能将观众与嘉宾分析得入木三分?雷明的解释是,此前的律师经历对他现在的职业的帮助。那两年里,雷明每天接触的都是诉讼的案件,婚姻、亲子、企业纠纷等等,他见得太多了。而心理咨询与分析,恰恰也都是类似的问题。“所以你面对他们的时候,会自然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交心。”

  雷明将这种表现称为“入世”,就是不要让和你对话的对象觉得你们是在两个世界里。在雷明的名片上,他的名字栏是一个大写的“Z”。雷明解释说,这个字母简单,是个单音节。他不愿别人叫他“医生”,因为这样会使谈话的对象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病人。雷明说:“他们需要某种可以用来自我讨论的道具:一个没有感情、淡化立场、符合逻辑和理性的声音,一个没有性别、没有名字、没有职业背景的声音。”

  雷明的“入世”,还体现在他自己的语言风格上。《半边天》主持人张越回忆第一次和雷明录制节目的情景:“录像开始,叫人惊喜的事发生了。只见雷明稿子一放,两眼放光,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满口的大白话儿,硬是把一门儿特深的学问讲得栩栩如生,五期节目一气呵成……这样的嘉宾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就是这种平易的语言风格和随观众变换的谈话技巧,让雷明逐渐有了观众缘。关注雷明的节目,很容易就能发觉他面对不同节目时的不同表现。

  雷明回忆说,他有一天录了一档节目的两个不同的话题,中间没有间隔。已经混熟了的摄影师在节目结束时大笑:“我说雷老师,你就别端着了,我都看见兰花指了。”雷明不觉莞尔。

  在员工眼里,雷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当他作为普通人的时候,喜怒皆形于色,看不出是心理学家;当与客户交流或者做客访谈节目的时候,他则异常平稳。

  雷明说,这在心理学上说是一种“补偿”。人不可能整天处于一种单一的状态,只有各种心情与状态相互弥补,才有可能形成一个临界的平衡。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雷明: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霁月清风;时而狭巷争鸣,时而轻歌曼舞。面对不同的对象,雷明会适时地调整不同的语言和表达风格。

  “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他就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对象交流,一个永远端着,俯视自己谈话对象的心理咨询师,是失败的。因为你需要的不是别人膜拜你,而是倾听你。如果是一个教授,我就需要用相对平和的心态和专业术语和他交流;如果进来的是一个行为很粗放的人,我就必须换一种方式和他交流。”

  在过去的五年中,雷明接触过数以千计的心理咨询个案,上过十多档心理访谈节目,再加上他当律师的两年时间,可以说他接触的个案成了他在这个行业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财富。这也许是他相比于象牙塔中的纯理论型的专家,更容易让人记住和接受的独特优势吧!

  以他所接触的数以千计的咨询个案为蓝本,雷明还创作了《郁闷》、《说出你的秘密》和《职场减压》三部小说。看他写的书,感觉“他写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看了雷明的分析,我们就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半边天》主持人张越如此评价。

普通人和他的普通职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数以万计的生命被吞噬。在紧急救援如火如荼的时刻,心理干预问题也提上日程。因为,灾难的巨大冲击,给受灾群众带来了难以名状的心理冲击,如果不及时排解和宣泄,后续的心理影响有可能伴随当事人的终生。正是在这个时刻,雷明临危受命。

  因为当地气候、交通等条件的恶劣,非常需要经验丰富、体力充沛的心理学家。事实上,当地震发生后,雷明就已经做好了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的准备。所以,成都市团市委向他发出邀请之后,雷明欣然应允,并立刻出发。

  雷明到达成都后,主要工作是组织建设一个儿童中心,把流离失所的孩子们集中到一起,进行危机干预。当地组织方为雷明找来了很多成都各大高校的优秀学生和海归。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效果非常理想。

  雷明记得,那段时间里除了上厕所和洗澡的时间,都在忙着“危机干预”的工作。过后雷明统计,那段时间平均每天2.4架摄像机对着他。中央电视台摄影记者李蒙几乎全天24小时对他进行拍摄,除了方便和睡觉的时间,寸步不离。

  累,并充实着。那段时间的经历,也让雷明对于心理咨询有了新的认识。正是在媒体和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危机干预才取得了超预期的良好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更深探讨的话题。

  到现在,尽管雷明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但在每周二的下午,只要有时间,雷明都会在他的心理咨询室义务接听电话,为打进电话来的人解答心理的问题和困惑。如果实在抽不开身,他的员工也会这样去做。这已经成了晨晖心理咨询的常规项目。

  偶尔在博客上,对于一些社会关注度颇高的话题和反常的社会现象,雷明也会从专业角度和领域发表一些见解,解答一些疑问。

  雷明是个社会参与积极性很强的人,又因为数年的律师经历,所以总能发现很多可能造成社会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次,一个国家机关单位邀请雷明去做心理培训。结束以后,在领导单独辟出的一间办公室里,雷明对该单位的一名国家职权部门的公务员一对一咨询。就是这次咨询,使雷明更为深刻地认知了公务员这个职业。

  因为在公众的眼里,公务员的职业是最具幸福感的。为什么他们还需要心理咨询?经过简单的测评之后,雷明发现了原因。

  身居国家职权部门的要职,他不敢参加同学聚会,害怕别人求他办事;在岳父岳母那里,他不是一个好女婿;对于未来的职业,他甚至看到了十年以后的样子,几年提一个级别,涨几百块的工资,发展轨迹波澜不惊。他的身份剥夺了他的一切的私生活,长此以往成了他压力的源泉。

  当幸福指数最高的公务员,也不都是像大家想当然的那么幸福之后,雷明也开始重新审视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和他所服务的对象。在他此前做过的心理个案中,他发现外科医生、销售人员、演员、企业老总等,是压力较大的主要群体,但是当做过了公务员的心理个案后,他不敢说哪个行业没有类似问题的困扰。

  心理问题往往和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中国,随着事业单位的转制,员工曾经的铁饭碗没有了;大学扩招等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亲子关系的疏离……这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心理咨询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雷明没有将这份职业描述得有多神圣,但是这个行业让他充满激情。因为,他在这里看到了他自己存在的价值。

  “如果让我进入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行业,我可能没什么感觉,哪怕位高权重;但是如果让我从事一个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刚刚起步的行业,那我会非常激动。”雷明说,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今天的道路,对于开拓本身的热爱,让他由衷喜欢这个普通的职业。

  这份职业的普通,是因为他和其他行业一样,只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普通行当。又因为这个行业的必不可少,他选择置身其中。甚至雷明在五年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行业潜力无限。所以,他投入了比前两份职业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EAP服务的道路上,雷明是第一批探路者。过去五六年的尝试,愈发让雷明觉得,心理咨询业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以他所在的晨晖心理的主业企业EAP为例,当中国逐渐告别人口红利时代以后,体力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凸显,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企业和员工也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大环境下,势必会造成他们心理的波动。事实证明,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的话,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工人自身,都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传导式的悲剧后果。

  雷明说,庆幸的是随着《心理访谈》等节目的热播和李子勋和杨凤池老师们的开拓,为像他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捷径。而如雷明一样的一批新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群体,也在推动着本土心理咨询业的不断向前。

  从律师转型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再从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转而成为电视台的常驻心理专家,雷明一直都在探索。他告别了被别人认为社会地位颇高的职业,选择成为一个不具“对抗性”的心理咨询师;他在节目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了一种与观众平起平坐、平视对话的雷氏风格,为观众普遍接受;他在心理咨询业上,是最早一批获得国际EAPA资质,并将他倾尽心力的心理咨询开展得有声有色……

(责任编辑:羽篪)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雷明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