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展览馆一枝独秀,到改革开放后各类会展活动的蓬勃发展,再到近十年会展业的快速崛起,被誉为“第三产业火车头”的会展业,在高度集聚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会展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出现了“展馆建设过热、利用率低”,“展会数量多、层次低”等问题。如何理性看待会展业的现状与问题?我们的办展理念需要作出怎样的转变和调整?未来5年,这一服务产业又将迎来怎样的跨越?本报就此专访了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
会展经济新气象
“十一五”期间,会展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会展项目从2006年的4050个增至2010年的5040个,增长24%;会展面积从2006年4100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5050万平方米,增长23%。会展项目在数量上不断攀升的同时,在发展质量上又有哪些新的提高?
万季飞:2010年对会展业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各会展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也为其他会展经济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0年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主要有:
在出国展览方面,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国外品牌展览会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缩水后重新迸发生机,积极恢复、扩大办展面积,同时,国内出口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展览管理办公室共审批通过2010年出国办展计划2137项,其中出国单独举办展览会67项。根据贸促会对出展项目的人员复核批复,全年107家组展单位共实施出国办展计划1316项,比上年增加124项,实施率62%,展出总面积51万多平方米,同比增加9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30000余家,同比增加5000余家。
在国内展览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规范化进程加快,有关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稳步发展,行业组织合作不断深入。例如,2010年10月20日,德国会展巨头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再如,2010年6月12日,来自中国贸促会11家省市与行业分会的代表与俄罗斯联邦博览联合会的11家代表签署了中俄区域会展联盟共同协议,标志着中俄两国会展界联盟的合作已经启动。
2010年,会展业内活动保持活跃,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围绕世博主题的活动密集展开。此外,第六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等常规性的重大活动也在年内成功举办。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促进同业之间的交流与提升,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后世博效应持续显现
历时184天,创纪录的246家官方参展者,7300多万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一个个历史之最。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业发展将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万季飞: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2010年我国会展业的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经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对于我国会展业来说,这一点具有尤为深刻的意义。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成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会展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展行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随着后世博效应的持续显现,可以预见,会展在未来几年仍将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第二,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对于我国会展业的优化升级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世博会是公认的世界展览最高殿堂。上海世博会上,欧美展览大国展示手段和理念先进,特别是直观呈现了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方式。发展低碳会展是会展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展馆投资急剧升温,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重复、无序办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展览会上仍在大量使用难以重复利用的装修、宣传材料。上海世博会成功地传播了低碳的理念,而怎样把绿色发展的战略运用到会展业,这是业内需要深思的问题。
第三,上海世博会为中外会展行业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国内十多家会展企业直接参与了世博园的场馆设计、搭建和运营,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共同工作,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且有助于国内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组展办展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会展业的巨大潜力。我们应分享、利用好这些经验,继续推动我国展览业的国际化进程。
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看待我国会展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将会有哪些变化?
万季飞: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作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我国会展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政府的持续支持和全球经济回暖的形势下,我国会展业发展仍将保持良好的态势,但随着国内外竞争的加剧,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将有如下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行业结构调整。会展从业者应该研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展览业发展情况,立足我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发挥区位优势,整合资源,根据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适当调整项目内容,改善运作模式,通过会展活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行业合力进一步加强。建立展览信息共享机制是增进展览业界合作、促进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贸促会将积极工作,在各出国经贸展览会组办单位之间建立起展览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蔚然成风。长期以来,高水平会展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2010年,由于世博会的推动,中国贸促会、上海世博局以及高等院校等机构通过专业研讨、专题培训、学历教育等不同途径,进一步加快了会展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为我国会展业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会展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展馆建设热尤需冷思考
许多省区市都已将会展业列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将会展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植。如何看待会展业“遍地开花”的现状?如何加快培育品牌展会?
万季飞:上海世博会历时184天后成功落下帷幕,为我国会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各省区市将发展会展业提上日程,倾注了很高的热情。这对会展业来说是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如何引导会展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加快培育品牌展会。
一是要加强规划。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摸底调研,近3年来,我国各地展览馆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场馆设备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会展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当地产业发展成熟度、聚集度、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等因素也是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规划好发展当地会展经济的整体布局,避免因盲目建设带来资源浪费。
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会展业。目前我国展览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存在贸易效果差、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各地在给予会展业更多政策支持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办展质量、水平和效益,培育更多精品展览活动。随着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化是行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目前,展览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有必要加快成立全国展览业协会,建立统一协调、管理和服务机制。
三是要完善各种扶持措施。各地在促进当地会展经济发展时,往往将资金投入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应采取综合措施,为当地会展经济主体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条件。目前一些省区市已经开始以差额方式向会展企业征收营业税,这项措施应进一步推广。 (记者:陈燕)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会展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