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乡村旅游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与促进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良好的相互促进关系。“十二五”时期,应当乘势而上,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让休闲农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收、推动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目前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据对全国19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去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175亿元,带动就业近28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业达267万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要改变,乡村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休闲消费无疑会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同时,目前我国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假日114天,这为城乡居民增加休闲消费创造了重要条件。去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5%。不少地方不仅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把它作为为城乡居民创造文明健康的休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还有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和提高。从产业内部看,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从外部环境上又存在着政策扶持滞后,社会负担重等问题。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亟须充实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提升消费层次。
以发展乡村温泉旅游为例,我国温泉资源极为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温泉旅游业由南到北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旅游新的增长点。但许多景区和度假村在一哄而上的风光之后,难以为继。
邻国日本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曾经搞过“故乡创业”,就是把乡村温泉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把农业和旅游业、温泉开发和游客体验等融为一体,发挥好旅游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本国内温泉带来的旅游产业占据了国内旅游市场50%的份额。小小“温泉”资源的生命力在哪儿?独特的温泉文化基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因为伊豆的山水、名汤的绝美景色创作出了《伊豆舞女》,成为游客对伊豆的美丽印象。川端康成还以越后汤泽温泉为舞台,创作了不朽的名著《雪国》,游客可以从文字中感受雪中泡温泉的恬静。
国内也有一些地区做得很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千峰竞秀。民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一根有力的“撑竿”。2009年,黔东南全州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8亿元。其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所有的旅游经营户都顺利脱贫。百灵鸟一样的歌喉、绚丽多彩的服饰,早已经和山峦、小溪、水田、农家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但整体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优势还是经济实惠、环境优美,这当然应当保留。但发展方式过于简单、雷同,也制约了农业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进一步转化,不利于休闲农业的深度发展。我国历史、自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如果很好地吸收这些营养,再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各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一定会枝繁叶茂。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