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日前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 《十年后国内恐无保姆可聘》。文章首先列举了“保姆从业者人数骤减”的现状,然后从4方面分析了 “80后”不愿当保姆的原因:工资低,不受尊重,缺保障,前景迷茫。
前景广阔的家政服务业,其从业人员 (最具代表性的是保姆)对前景感到迷茫,这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
不想当保姆,因为工资低。我们知道,当前,农民工的总体工资水平不高。也许基于这一点,雇主们就为保姆拟定了等而下之的工资水平;不受尊重。因为不少雇主的主人意识较强,把保姆当作下人看待。现如今,公民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保姆的自尊感是不容忽视的;保障缺失。既有家政服务业不规范的因素,也同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彻底打破、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而有了上述三条,前景迷茫一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但说到底,家政服务业的前景不被看好,是因为“钱景”不光明。它是农民工地位低下的一个折射,也是产业工人地位低下的表征。
如何让家政服务业的前景变得美好、有吸引力呢?每一个地方都要着力,有些方面要特别着力,比如改变其工资低的状况。现在似乎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工资调整,政府只能定原则、出政策,无法直接控制,否则就是侵犯企业自主权。实际上,能不能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法规,刚性调动起企业、行业为员工增加工资的愿望,并顺利付诸实施,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我们现在不是顶着压力在调控房价、物价吗?这样的难题都敢碰,涨工资只不过是价格问题的另一方面,有什么不能试、不敢碰的。
据了解,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等,这将使一部分人实实在在地“涨工资”。然而,这些举措受益的不过是少部分人群。与此同时,更大部分人群如何 “涨工资”问题也要摆上议事日程才行。
我们是有理由把期望变为现实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国家的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有经济实力为企业减税,这样企业就可以从税收优惠中向职工让利,合理地提高工资水平;其二, “十二五”期间,我们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是 “民富国强”,如果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实现 “涨工资”——低收入者“多涨工资”,那不就成了空谈!
保姆的工资是雇主为其支付的。要让保姆增加收入,雇主的收入也应当增加。雇主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才不吝啬,才能痛快地为保姆涨工资。同理,家政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除了部分是政府买单的,大多数是其服务对象个人掏腰包。普通人腰包不鼓,转移到家政服务人员手头的钱就少。要想让家政服务业变得前景光明,必须想方设法让它充满 “钱景”,这一切还都有待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有光明的 “钱景”。
家政服务业的发达象征着 “民富国强”。家政服务业市场广阔,初步统计有就业机会2850万个,目前的就业缺口还有1400万个。冲着这么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也要尽心尽力保证其有个光明前景,并让其从业人员有更好的 “钱景”。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家政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