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IT通信 > 正文

物联网已成为资本市场方向性信号

2010-12-20 18:1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小

  “物联网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刚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物联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丁文武透露,“物联网是新的技术革命,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实现技术可控、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已被定义为中国战略性产业的物联网,是一个时尚、热门的产业,不仅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物联网产业投资,二级市场上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物联网概念股行情几度卷土重来。

  近来引起沸腾的是,“未来十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产出8万亿,形成就业岗位2500万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王忠宏的这番话一经传播,资本市场更是目眩神迷。

  令资本市场激情洋溢的还在于,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标至着,物联网已经从前期的概念化炒作进入实质化阶段。

  然而,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却在日前表示,“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从产业中逐渐培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各路狂热资本和地毯式的信息覆盖,另一方面却是不断炒高的股价及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平平的盈利能力。那么,物联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到底是泡沫泛起、雾里看花的概念炒作,还是另一番朝阳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呢?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今年两会,物联网首次写进政府报告;6月,工信部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

  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并频频在证券投资研报出现的消息是,物联网产业规划的十大应用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其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日前表示,物联网产业的市场潜力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预计“十二五”末产业规模能达到5000亿元,真正实现万亿级的时间节点在“十三五”后期。

  这与各路所谓专家和业内人士、相关机构预计的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说法,存在较大出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甚至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许多“瞎子摸象”和“指鹿为马”的现象。

  查阅资料发现,其实,在物联网概念提出之前,其中不少技术已经应用于消防、安防、电子支付、食品安全溯源、楼宇自控、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只不过物联网这个名词的诞生,将这些“老酒”统一装进了“新瓶”,许多内容并不是新东西。

  但物联网可以容纳的产业实在太多,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总工程师李祥珍日前撰文称,国家电网80%的业务都跟物联网相关。

  闻库指出,目前主要有三大问题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是核心技术仍在发展;二是相关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三是应用成本居高不下。具体到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各个环节,市场规模非常有限,如200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云计算服务尚未商业化,现有的仪器仪表基本不具备物联网内涵,整个产业总体来说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统一完整标准体系,导致商业模式的跛脚。而不同企业间开发的技术标准不同,彼此无法兼容,因此前景虽美妙,目前却无法形成产业化优势。

  “物联网是一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巨大金矿,但矿产资源很分散,眼下还难以集中开采。”东方证券的联合调研纪要,阐释了时下的物联网投资困境。

  但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心和热情,无疑预示着真正属于物联网的资本时代已悄然来临。

  根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在产业体系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亦表示,尽管物联网发展是长期过程,但短期内在制造业、物流业等领域的应用将有大进展。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方向性的信号。”前述券商人士称,“物联网广泛应用的特点,使其自身就能够打造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意味着巨大的价值。”该人士认为,从投资收益角度,物联网发展关键并不在于其核心技术有多大突破,重要是应用规模和领域的扩大拓展,并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目前,号称比互联网更大的物联网,更多的是依赖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国内大部分物联网企业主要依靠政府项目生存,其市场则是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

   契机来自汹涌而至的国家物联网战略。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感知与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基础技术。条码识别,尤其是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则是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新大陆总裁王晶对本报记者说,“新大陆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如今,新大陆又迎来了另一个高潮——11月11日,新大陆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

  据介绍,二维码解码芯片将使系统在解码速度上较软机解码方式提高10倍以上,识读效率(抗污损)提高30到50倍。

  “新大陆二维码解码芯片成功的实现,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之密切相关的,不仅是新大陆识别技术水平提高了新的台阶,同时标志着中国人在二维码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丁文武如此评价。

  但二维码的培育期超出了新大陆的预期,直到2008年才扭亏为盈。

  其间,新大陆展开一系列国际化运作。2008年6月,在美国设立新大陆北美公司;2009年3月,在欧洲荷兰,成立了新大陆欧洲公司;2009年7月,在台湾设立了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赴台投资企业。

  “此次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成功,得益于依托台湾IC产业资源优势。”王晶说。

  目前,在电子回执系统上,新大陆已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淘宝网等进行合作,2009年,新大陆二维码短信流量从2008年的3000万条增至6400万条,毛利率高达80%。

  不过,虽然此项业务增长迅猛,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不同厂商的手机需要下载不同的软件,这对二维码的手机应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维码芯片的诞生已可解决此类问题,“二维码芯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应用率,将识读的专用设备变为通用设备。”侯浩峰表示,“国内条码市场普及率很低,但行业应用正在加速,增长很确定,会成为新大陆增长最快的业务。”据其透露,现在新大陆已将此类业务拓展到银行、物流、图书馆等领域。

  “我们首创的行业应用有动物溯源、冷链物流,首创的商业模式有电子凭证、商E通,将来每一个商业模式都会创造出无限的空间。”王晶认为。

  其实,在溯源系统方面,新大陆5年前就与农业部合作推出生猪溯源体系这一新商业模式,目前市场占有份额为70%,毛利率约50%。今年,商务部在全国10个城市试点的“一荤一素”食品溯源系统,新大陆拿下3个试点名额,并且自己还在福建省内搞了3个试点。

  “在物联网产业链的四个部分中,新大陆主要介入感知与识读环节、智能处理和运营服务三大环节,传输环节中也有少量涉足。”王晶表示,“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是有门槛的,现在新大陆发展的关键是要把门槛做高。”为此,新大陆围绕二维码芯片提出了179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120项二维码芯片专利、37项二维码识读引擎专利和22项二维码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专利。

(责任编辑:朴素)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