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磨砺10年上市,是个好事;京东从家电杀入服装、百货、图书,虽然有点诧异,也是好事;京东与当当开打价格战,是更大的好事。
为什么?因为京东代表了B2C行业的本质与未来----最大化降低顾客成本。
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波(1998—2000年)为什么失败?
原因是二个:电子商务企业如8848等简单的鼠标+水泥思路,以及没有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支付环节。
有了鼠标,并不是就可以把水泥的价格卖得更高了----中国B2C的历史说明,大成的企业---淘宝、凡客诚品、京东、当当---无一不是“行业暴利的摧毁者”。
为什么国外B2C还没有中国发展迅猛?原因是我们有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处于工业化阶段,西方经济已经转型到了服务、技术为主体的形态。
严格地说,中国制造崛起的反面就是中国产能及产量的过剩,这是外向驱动型经济、初级加工制造的结果。中国B2C交易的主要品类大部分是过剩产品及周转率低的商品。此其一。
第二,B2C交易成本降低,涉及信用、支付、售后赔付、物流效率等B2C企业的“外部要素”。
淘宝在信用、支付等早期阶段发明了“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以确保交易诚信与卖方责任,但是今天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足够强大到了支持货到付款,支付宝这种交易工具的价值已经不是必须的了。
飞速发展的支付系统、物流效率让顾客在品牌购物平台上的交易体验更加顺畅,应该说当当、京东、凡客诚品三家在交易流程体验上都做得非常流畅便捷,这是电子商务在改善顾客购物体验上比线下实体店挑选货物更加舒心的地方。
中国B2C行业的本质,在中国制造过剩大背景没有改变之前,将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消费选择,无论是日用品还是奢侈品。
京东与当当开打,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21世纪报道的网上投票显示,消费者在乎的是价格与售后保障,而不是当当李国庆所说的:价格战是个假命题,多数顾客需要服务而不是2--3元的价格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