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于清华同方品牌并不陌生,但似乎更多的限于电脑产品。其实,除了P C产业,同方在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电视、知网、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多媒体、军工、环境共十个产业中已有所建树。可相对目前每股不到30元的股价和总计约为280亿元的市值,同方股份似乎与十驾马车的规模不太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去年创业板的推出,同方控股的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信号越发明显,此时,同方背后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才得以显现,很多券商预测,同方股份可能迎来一次资本大爆炸。
11月12日,晶源电子发布公告:拟向同方股份、清晶微科技、赵维健等定向发行1.07亿股,收购同方微电子100%的股权。受此利好刺激晶源复盘涨停。实际上,2009年,同方股份即通过增发成为晶源电子第一大股东,此番更像是通过“借壳”将旗下同方微电子“分拆上市”。
10月20日,同方股份参股公司百视通增资6655.96万元,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上海诚贝投资咨询公司、上海联合投资公司等认购,至此,同方股份所持百视通股份被稀释至15.466%,而此番让出第一大股东位置,也被视为百视通在创业板上市的前兆。
通过研究发现,同方的十大产业布局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暗合,也让外界不得不佩服陆致成当年的战略眼光。
“其实,上市的时机已经晚了”,没想到陆致成会如此回答。“企业在5—10年的时间段里是成长最快的,前三年基本上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规模不够;三到五年开始从亏损到挣钱;五到十年是长的最快的时候。这段时间最好在资本市场上市,但是我们的主要产业都晚了。”
恍然间,99家公司从同方孵化器中诞生、长大,但是,迎来创业板的春风也就这一两年。“我的目标是培养出来一批企业,同时培养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家,这样我又当回了教授,从教书育人又回归到办企业育人,实际上像教授的回归。”62岁的陆致成似乎从来没有从“教授”的岗位退休过。
但他说,“我不是一个执着的人”。可陆致成曾经在公开场合谈到同方低谷时,甚至几度哽咽。好在,他带领同方熬过来了。其实,对于振兴科技产业之梦,陆致成已执着了20余年。
1989年,怀揣5万多元课题费的清华大学教授陆致成“下海”了。
陆致成和几位同事组建了清华大学人工环境工程公司,此后连续几年销售收入翻番,1996年成为清华大学校办公司利润第一名。1997年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发起设立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工环境工程公司被合并,并由陆致成出任清华同方的董事和总裁。同年6月25日,清华同方股票在沪市挂牌交易。
当时的背景是,虽然清华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大学,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换率依然不高,更不用说产业化。这让清华大学的领导和校友都觉得与清华的金字招牌不能匹配。自然而然,上市后的清华同方就挑起了清华大学产业孵化的担子。
多年后,陆致成回忆当时清华同方刚上市的情景:“当年的清华同方很像现在的创业板公司,PE也是100倍,上市当天发行价8.28元,收盘33.9元,日涨幅达到309%。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清华同方在上市不久便提出‘拟风险投资’的概念。”
“从今天来讲,‘拟风险投资’是一个商业模式,相当于一个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它跟一般的孵化器不太一样,同方的商业模式,不仅是提供一些厂房和资金,更是帮助这些企业把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成企业,这才是同方的价值。”陆致成称。
早期,清华大学有不少课题组都因资金不足而濒临死亡。怎样保住项目最合理,是“买项目”还是“买人才”?不同企业家有不同的回答。当时,陆致成并不相信纯粹的技术贸易,他认为项目和人才都必须过来。恰好清华大学对人才流动的体制比较灵活,清华同方便将很多课题组整体“带土移植”到企业,由课题组的成员来企业做技术骨干和总经理。
当大学课题组融入企业后,变成一个“创新小组”,却不必理会有关企业运行的任何事物,只用潜心研究,经过2-3年历经“从草图到图纸”的变化后,变成独立运行的事业部,团队的业务重心也从技术转向市场和生产,专注于如何做出产业规模,至于资金、税务、行政、人事等琐碎事务也一概交由母公司清华同方打理,经过孵化期之后的事业部获得盈利,便脱离母体变成独立公司。
“同方与风险投资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他们是以退出为回报,而我们是以科技产业孵化为目标。这些公司不仅仅是投资,我是有控股权的。它不是一个P E投资为了要挣高科技企业的高附加值、高回报而退出,而是用风险投资的方式去培养一批自己的企业,对于主干企业,我们原则上是不退出,也就是当儿子养的。”陆致成打趣的说。
1996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正是得益于“拟风险投资”模式而被挽救,最终成立同方威视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集装箱检查系统行业的一匹黑马。
其实,正是因为母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同方控股才可能不太追求现金来探索“技术+资本”的孵化器模式。如果仅仅是一个PE基金,终究是要在项目退出之后将资金还给投资人。当然,同方控股则需要更加坚定的拉升价值,以此回馈资本市场的股东。
经过13年,“拟风险投资模式”在同方一路发展起来。“同方就相当于一个大苗圃,在苗圃里面种了很多树苗。我们每一个产业本部都是其中一棵树,同方希望并要求这些产业本部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一片又一片小树。”
不过,眼看小树逐渐枝繁叶茂,管理的繁冗也随时而来,同方也正在加强横向和纵向的管理,但是,真正的难题在于,对于子公司的进一步扩张或者并购,母公司从资金上开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陆致成坦承已经遇到瓶颈。“1个公司10亿元销售规模,总资产大概也相当,如果是60%-70%负债率,有3亿-4亿净资产,如果是10个公司,我作为母公司还能承受,兄弟姐妹也还算和睦,但你要是每个公司到了20亿元的规模,抢资源的情况会非常严重。因为母公司已经均分不了,或者说,重点很难突出了”。
以同方半导体和照明领域为例,计划上马100亿元的项目,同方股份作为母公司如果投资20亿-30亿元,则占净资产30%,那么,如果同方参股的其他公司也需要30亿元怎么办?显然,同方股份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子公司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子,去更大的资本平台,完成规模化成长和并购等系列扩张。至此,才能实现真正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大循环。
今年4月,证监会发文允许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同方股份则在4月27日公告,声明公司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和规定,评估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环保、水务、建筑节能等节能减排领域的业务境内外分拆的可行性,并依此拟定相关方案,成为首家做出肯定回应的企业。
湘财证券指出,从创业板IPO过会的公司情况来看,基本上都要满足近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到千万级,最近一个年度的净利润要达到2000万以上。同方旗下同方威视、同方知网、同方环境、易程、哈尔滨水务、百视通技术等上市可能性较大。
2009年,同方股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达99家,对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占到利润总额的56.48%。显然,近期真正酝酿的同方微电子和百视通,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也正是基于此,多家券商开始密切关注同方股份的分拆上市,并纷纷对其投资价值预测:百视通业务若能成功上市,凭借良好的业绩和牌照的垄断优势,上市以后PE很可能达50-60倍,整体市值可以达到180亿-200亿左右。如保守按上市后进一步摊薄持股10%计算,同方股份所持股权市值大约在18亿-20亿。
参照目前二级市场上互联网及传媒企业的估值状况,知网如上市成功可达到至少60亿-80亿市值,如按摊薄30%计算,公司对应市值在40亿-50亿。
参照目前二级市场高铁相关设备提供商的估值状况,易程如上市成功可达到至少80亿-100亿市值,按摊薄30%计算,同方股份对应市值在50亿-60亿。
同方股份目前拥有哈尔滨水务10%的股权,预计到上市的时候会被摊薄至6%-7%。如果按照2011年增长30%,30倍PE计算,上市后同方持股部分的市值将达到3亿左右。
“如果按照每年分拆及重组借壳上市2-3个子公司的速度,同方两年后手持市值保守也在80亿-100亿元,如果乐观可以达到130亿-150亿元。”长期跟踪调研同方股份的投资界人士谈到。
事实上,对于同方股份而言,以上这些市值并没有乘以同方股份本身的PE,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分拆释放成功,同方股份抛售部分股份所获盈利乘以本身几十倍的市盈率,其市值离千亿规模将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