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实体在巩固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同时,呈现经济复苏态势,但全球进出口环境并没有得到较大改观。石油化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型产业,在这缺乏合力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
展开合作,实施战略采购是必要之举
从生产成本看,上游炼油化工原辅料以及煤炭、钢铁等石化企业生产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资,在越来越严峻甚至残酷的生存状态下,不断向中下游转移其成本压力,作为中游的石油化工产业,一方面要获取必要的供应资源,另一方面其产品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不得不自行消化来自上游的压力。
从外部市场竞争看,中东等地区的石化企业利用其生产原料低成本优势,积极建设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产能不断增加。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正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一系列节能减排、上游资源性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陆续出台,要求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应对更大挑战。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石化将物资采购供应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战略,采用战略型采购模式,发挥供需双方在采购市场中的规模优势和议价话语权,实现合作共赢,切实保障了生产建设的正常运行。
11月下旬,随着中国石化与22家国内战略供应商第三轮合作协议的签订,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战略化步伐正稳健向前迈进。
中国石化成为战略采购的受益者
实践证明,战略合作带来的资源可靠、供应稳定和价格优惠,在中国石化安全稳定生产和重点工程项目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2004年至今的6年战略采购之路上,中国石化每一座油库的建成储油,每一条管线的通气通油,每一套装置的建成开车,战略供应商都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帮助。
煤炭类战略供应商为中国石化下属20多个企业的生产建设稳定供应动力煤和原料煤。其中,神华集团、淮南矿业、国投新集大力支持中国石化芜湖港、秦皇岛港、南京港3个煤炭物流基地建设,为中国石化沿海沿江企业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淮南矿业、国投新集还专门为芜湖港煤炭物流基地配置自备列车,煤炭从矿方直达物流基地,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天钢集团等6家钢材类战略供应商,全力以赴保证中国石化生产建设所需钢材供应,6年来共向中国石化供应505万吨钢材,对中国石化成品油和化工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给予了强力支持。
中国一重、中国二重、沈鼓、杭汽等装备制造类战略供应商,在原材料紧缺、生产超负荷的情况下,主动预留制造产能,优先为中国石化排产,保证了川气东送、青岛大炼油、茂名乙烯、天津乙烯、镇海乙烯、福建炼化一体化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要设备供应。
战略采购带动整个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是战略合作的受益者,中国石化的合作伙伴也是受益者。
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原则下,中国石化在资金安排上对战略供应商给予倾斜,优先结算,优先支付货款。同时,中国石化以部分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战略供应商的技术研发部门和石油石化企业的技术、机械动力和设计部门交流。在国产化攻关过程中,中国石化为战略供应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支持,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带动了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振兴了民族工业。
利用供需双方的整体优势,钢铁类战略供应商先后研发并成功试用普光气田用镍基合金油管、炼油装置用P9/T9、P22/T22无缝钢管以及X70钢管等产品,彻底扭转了过去单纯依靠进口高端产品的局面。
利用各自的科研攻关力量,装备制造类供应商成功实现了20万吨/年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大型往复式压缩机组、百万吨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组等重要设备的国产化。
新一轮战略合作的开展,使中国石化战略采购在领域、方式和物资品种等方面不断拓宽,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行业政策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石化更好地承担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2009年,中国石化的战略采购率已快速攀升至52%,2010年将超过60%。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加大战略采购力度,“十二五”末,其战略采购比例将超过80%。战略合作正助推中国石化向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