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80后的无奈:高房价催生“蜗居”生活

2010-12-09 10:47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小

  09年热播的《蜗居》一直以来在网上被誉为大城市“房奴”写实。

  异样的高房价造就了异化房奴,大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幸运的,爬到顶端还清贷款,不幸的,咬紧牙关继续还款,当然,还有无数前赴后继的无壳族渴望背上这沉重而又“甜蜜”的负担。

没有蜗牛命,得了蜗牛病

  房子的问题,虽然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情,但却在近段时间让我感触最深。 因为“房”,《蜗居》火了,我的对象没了。经历过之前的经济低迷之后,之后的经济稍有复苏的苗头,房价立刻疯涨起来。不知道是房价刺激了经济还是经济拉高了房价。

  最近和舍友又一起看《蜗居》,电视里海萍、海藻两姐妹为了能在大城市拥有自己心仪的房子,吃尽苦头,被这个社会蹂躏得千疮百孔。

  看到海藻最终没能经得住诱惑,做了令人不齿的“小三”,舍友女朋友轻蔑地哼了一声:“贱人!”一旁的我也禁不住悲从心来,作为一个男人,我连做“小三”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啥时才能在生活的这个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啊?!

  读书的时候,觉得房子是身外之物,对那些为了房子付出一切的房奴打心眼里感到不理解。之后我自己工作了,才发觉当年想法的可笑。眼看着也老大不小,该找个媳妇好好过日子。这一阵子去相亲,对方一听说我没房子,立马扭头就走。没有房子,哪个姑娘愿意跟你过一辈子?就算姑娘愿意,丈母娘能答应吗?前段时间,有个经济学家说房子紧俏是受丈母娘需求影响,引来全国人民一阵声讨,可我觉得那个经济学家说的是大实话,恨不得发他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再说了,如果没有房子,以后小孩出生了,户籍、入学、医疗哪一样不是麻烦事,自己出点事还好说,现在计划生育了,每家只能有一个孩子,你忍心让这棵小独苗受点委屈?搞出点心理阴影什么的谁吃得消?

  之前几年里房子跌价时,心说再等一等说不定就能买上房了,没曾想,货币政策一松,满地热钱涌进房市,与我等斗升小民抢房。看着蹭蹭往上涨的房价,真让人心如刀绞、泪如尿崩。现在入市,显然是做房奴的命,再迟个几年,怕是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了。今年国家已经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了,看到“支柱”这两个字,心理素质不佳者如我,只觉眼前一黑,几欲软倒。

  前几天父亲打电话过来催买房,说看这势头,再不买怕是这辈子也买不起了,还说要帮我还房贷,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即便脸皮厚者如我,又怎么能忍心让他们继续辛苦下去,不能拥有一个平静安详的晚年?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辈人真是付出极少,要求极多,父母那辈人20多岁时也没见着谁惦记着要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也照样好好地活着?到了我们这,没房子就好像活不下去一样,就差又哭又闹、满地打滚了。

  没有蜗牛的命,还得了蜗牛的病。这让我蒙上莫大的悲哀。

“蚁族”折射都市人生状态

  就像《蜗居》中在大城市里为了生存,为了一套房子拼搏的姐妹俩一样,人们将那些毕业后选择留在大都市生活的低收入群体叫做“蚁族”。

  此类人群得此名称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虽有高学历,有一份白领工作但依然在大都市里买不起房子,面对高昂的房租,只能选择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租房聚居村。

  也许有人会说,与其在大都市里受罪,不如在普通中小城市里过相对安逸的生活。但事实上是,即使生活压力再大,选择告别“蚁族”的还是少数,多数人仍在挣扎着坚持,那么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曾经沧海

没法适应“安静”的小城市

  与《蜗居》里的海萍很像,陶露也是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的。陶露说,她喜欢上海这座有活力的城市,一切都让她感到一种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

  毕业四年了,陶露和男友仍和别人合租一套小公寓,也没有结婚,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用陶露的话说,“想追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比跑过刘翔还难。”在陶露看来,结婚生孩子是一种奢求,如果她生孩子不工作了,光靠男友一个人的工资租房子可能都吃力,更别提养孩子了。

  陶露告诉记者,他们班有1/3的同学毕业后都留在了上海,家在外地的基本上都是租房子生活。有些回老家的同学如今都有孩子了,工作、生活都不错。

  但陶露并不后悔她的选择:“我的朋友圈基本都在这里,我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很充实。”

  与陶露一样,很多人都会被大都市的繁华所打动。一旦融入这个精彩的世界,很多人就会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其他城市再繁华,也没法和心目中的那个“精彩”相比。

为了面子

哪怕再苦再难也要忍耐

  邵斌毫不掩饰自己就是“蚁族”中的一员。据邵斌介绍,他家在农村,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让他父母在村里人面前很自豪。毕业时父母以为他会在家附近的县城找份体面的工作,可他执意留在省城,他觉得留在省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是有谁知道我的无奈呢?”邵斌说,“说我每月能挣两千来块工资,亲戚听了都觉得赚钱很多,可在这里的生活成本也高啊。想买房父母指不上,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攒,女朋友家还催着结婚。看了《蜗居》后我特别感慨,我简直就是那里面的苏瑾哪!”

  邵斌告诉记者,每次回家亲戚朋友都把他看成“大人物”似的,父母也为此觉得脸面上很有光,一旦回县城工作实在没法放下面子,所以宁可吃苦也要忍着。

不愿放弃

只为心底存留的一丝希望

  在“蚁族”大军里,“80后”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代独生子女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心怀梦想,喜欢挑战。然而走入社会后他们才发现,很多东西和原来想象的相差很远。

  关羽琳2005年大学毕业时没能直接考上研究生,复习一年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读研,今年毕业后留在北京找工作。

  “当时我的梦想就是考入名牌大学出来有个好工作。”关羽琳说,“可今年7月份毕业时我才发现名校毕业生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问题。”

  关羽琳后来在一家小型网站做了编辑,转正后每月工资2000元。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家里给钱资助房租,她可能生活得非常窘迫了。在北京待了这些年,她仍没有一种归属感。

  “有时真想回沈阳算了,好歹也算有家呀。可还是很不甘心,别人能忍受艰苦在这里打拼,我凭什么就不能,这座大都市里我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席之地?”关羽琳说。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