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我国货币政策正式宣告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货币政策,其基调已发生重大转变。而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正是这一重大政策转变形成的前提。
然而,就在我国货币政策初定之时,美联储又跳出来捣乱。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为美联储此前“增发”6000亿美元的举措进行辩解,并且表示,不排除会继续开动印钞机,推出第三波量化宽松货币措施。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被普遍认为将导致以下后果——推高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加大新兴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促使热钱涌入新兴市场;引发他国货币竞相贬值。就在伯南克讲话当日,美元指数应声暴跌1.3%,黄金期货价格暴涨1.9%,再次站上1400美元每盎司。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已近70万亿元,达到GDP的两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供应国。如此超量发行的货币,正是近期物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我国天量货币供应的形成,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巨大的贸易顺差。截至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2009年中国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国人挣到美元,而美元是无法在国内消费的,这意味着去年央行加印了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货币,来吸收流入的美元。而根据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我国贸易顺差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今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达204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这意味着,今年央行加印的人民币数量将超过1.3万亿。加印这么多人民币,能不通胀吗?
巨额贸易顺差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扭转我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让我们失去了珍贵的资源、清洁的空气,以及宝贵的人力;而换来的是不断上涨的物价。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贸易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