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青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下,青岛的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先后推动建设了121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造环境“筑巢引凤”
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姜正轩表示,坚持规划先行、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提供公共服务等办法,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据悉,“十一五”期间,青岛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8个文件,对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作出了统筹安排,推动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同时,提供积极的金融扶持政策,落实了1亿元文化支持资金;2009年,青岛向32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安排扶持资金4060万元,并组织协调8个金融机构,与15家文化企业签订贷款合同3.69亿元,强力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而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 重点培育的青岛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老年生活传媒有限公司、青岛广播电视报社传媒有限公司等37家文化市场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园区显现集聚效应
今年10月27日,随着一场美轮美奂的冰上芭蕾绚丽启幕,岛城市民期盼已久的青岛大剧院终于展露芳容。这处占地面积大约6公顷的文化大项目,实现了青岛文化演出场所档次的提升与市民文化生活品质的提高。
同样给“文化青岛”建设带来裨益的大项目不胜枚举。早在2006年就正式开园的创意100产业园,刚刚获得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评选的 “全国十大杰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称号,这家以“高门槛、低租金”原则奉行“蓄水养鱼”理念的示范园区,如今招商入驻率达到98%,其中文化创意业态占93%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500多个,带动周边就业4万多人,实现园内年营业收入2.8亿元。
位于胶南市的达尼画家村,早已实现了产学研一条龙,油画作品畅销欧美十几个国家,每月出口油画4000多幅,年创汇300多万美元,呈现出“画家成群集居,油画成批出口”的“达尼现象”。
据了解,青岛采取“腾笼换鸟”的模式,先后将原青岛刺绣厂、青岛医疗仪器厂、青岛元通电子元件厂和显像管厂、青岛卷烟厂等一批老企业改造建设了创意100产业园、中联创意广场、中联创意山谷2.5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青岛特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以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打造环湾文化产业带为契机,先后规划并建成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世正乐器研发制造基地、达尼画家村、青岛翰墨泉图书物流中心、创新科技数字娱乐产品制造基地、青岛奥宇工艺品研发制造基地、韩家民俗村等21个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以青岛文化街为代表的18条特色文化街区,则在探索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与都市新兴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道路上,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大项目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正日渐显现。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子
青岛的文化产业建设方兴未艾。青岛每年推动过千万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50多项。2009年正式落户青岛、占地3000亩、一期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占地500亩、将打造现代度假旅游新概念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以及板桥镇中国秧歌城等正在建设当中的文化产业园(基地),都在勾勒着青岛文化产业绚丽的明天。据悉,仅2010年,青岛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大项目就达53个,总投资额393.55亿元。
如今,青岛打造出了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产品研发制造、动漫创意等八大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了8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文化企业,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好、综合实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它们是青岛实施龙头拉动战略,着力培育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源泉。
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并推动了“文化走出去”,主动占领了国际文化市场。据悉,目前青岛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53家,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46亿元以上,增长速度达到17%,其中青岛电子数字娱乐产品出口、钢琴乐器出口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两位。
以大项目为引领的青岛文化产业,显然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