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东西城区打破地区限制创意产业大放异彩

2010-11-27 11:47来源:经济日报字号:小

  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都属于北京的老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古城风貌,都承担首都核心功能区职能。

  老城区地少人多,发展空间有限,如何把风貌保护、发展文化产业和改善民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两个城区进行了积极探索,都明确了文化强区的战略举措,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老字号重现生机,特色文化创意商业街精彩缤纷,旧厂房、四合院经过整治改建成“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数字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让老城区更具活力。

融合之一:

变文化资源为发展优势

  东城区和西城区都保留着最完整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不仅有众多代表古都文明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存、博物馆,还有丰富的文艺演出资源。以原宣武区为例,共有历史文化保护区4个、各级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项目10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74项,47家老字号企业、占北京70%的会馆,拥有天桥剧场等各类演出场所14处、中央芭蕾舞团等知名演出团队23家,常年举办宣南文化节等活动;原东城区有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27处,还汇集了一大批博物馆、文化艺术单位和院校,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以及北京人艺、中国儿艺、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

  制约两个城区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老城区地少人多,发展空间有限。为了严格遵守旧城保护区建筑限高规定,动土建高楼基本上是“断了念头”。

  “东城发展的后劲在文化产业。”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说,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东城区的目标是建成全市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文化强区”。近年来东城区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配套细则,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每年设立5000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成立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办公室。东城区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达到652家,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89亿元,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10%。

  “土地不能再增加,楼层也不能再加高,但发展空间还是有的,这个空间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根据首都核心功能区定位,结合京城南中轴路的文化、区位优势,以大栅栏、琉璃厂、天桥地区为依托,分别建设国家级京味文化体验中心、国家级文化艺术品交易鉴赏中心、国家级文化演艺中心,整体打造‘京城文化南中轴’。”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说。

  两城区在保护好历史遗存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宜开发、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实施有效开发利用,将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与时尚的消费形态进行创造性的融合,推进产业开发。

  在宣南文化区域,大栅栏商业街和大栅栏西街修整后重新开街,保护和提升老字号、老品牌,引进高档品牌,调整商业业态,大栅栏和琉璃厂商业街焕发新的活力;东城区把特色商业街与文化创意结合起来,形成以南新仓、南锣鼓巷、国子监为中心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街区,以旧厂房、四合院整治改建而成的“胡同里的创意工厂”。

  “这种融合形态上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传统休闲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王宁评价说。

  在演艺产业方面,西城区发挥京剧传统特色建设包括湖广会馆、梨园剧场在内的虎坊桥京剧艺术演艺中心,利用天桥演艺和民俗文化建设天桥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演艺产业园;东城则利用北京人艺、中国儿艺、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文化资源发展戏剧产业,建设“戏剧东城”。

  两个城区都在二环内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2006年开园,园区企业同时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和北京市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航星科技产业园的信息传媒产业、歌华大厦的数字内容产业、雍和大厦版权产业被誉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形成了传媒信息、数字内容、知识产权等优势产业集群。

  西城区把正在建设的广安产业园作为对接《城南行动计划》、落实“三带两线九点”发展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广安产业园拥有二环内最大的待开发地块,目前,该地区已有各类企业400余家,每年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整个原宣武区的70%。

  西城区委书记王宁的设计是:“未来的广安产业园将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闻出版、网络传媒、创意设计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专利权交易等高端服务产业,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融合之二:

创意工厂进胡同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700多米长的古街巷,青砖灰瓦的房屋、沿街古槐飘香,吸引着大量背包客和时尚青年,单日高峰达两万人次。“文化街区业态调整体现文化创意更能吸引人气。”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禹拥军介绍说。原有的60家小五金店、小裁缝店、小建材店被请出去,中外草根创意者连同各自的工作室、特色店被“请”进来。目前南锣鼓巷文化创意类商户183家,2009年客流量累计达到160万人次,年销售总收入1.1亿元。

  文化创意给历史名街注入新的活力。南锣鼓巷、国子监、方家胡同、五道营胡同,中西文化、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在这里交融,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休闲街区。一个以老北京胡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同时也探索出一条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东城有“戏剧东城”之称。十几家专业戏剧院团和学校,24个剧场,13家电影院,30多家演出团体和演出公司,形成戏剧集聚效应。

  东城演出面积占全市三分之一,观众占全市三分之二。为什么东城会有这么多观众?东城区文委主任程永涛解释,东城区着力打造“戏剧东城”和“首都戏剧文化城”,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资源配置、平台搭建等方面支持和扶持戏剧文化产业和戏剧文化创作。通过“戏剧中心四季风”、“东城万人看话剧————话剧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培育了一批校园文学戏剧社团和戏剧品牌文化项目,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观众群体。

  南锣鼓巷的蓬蒿剧场上演《锣鼓巷的故事》时,80%的观众是当地居民。蓬蒿剧场董事长王翔说:“小剧场是大量戏剧文化艺术产品的孵化器。建一个剧场,可以跟周边的文化创意产业良性互动,不仅能看话剧,还有书店、禅茶、咖啡、餐饮等一系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方家胡同46号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除了两个剧场之外,还有原创设计、影视工作室、主题餐厅、咖啡厅等4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

  北新桥地铁站附近的天海商务中心原来是北京电视设备厂,旧厂房敞开式结构改造空间大,吸引了传媒广告、建筑设计、画廊等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目前,东城区共有11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由近20家旧厂房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入驻创意企业总数达460多家。这些“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已经成为东城区文化创意集聚发展特有的“符号”。

融合之三:

“老字号”的新活力

  在中关村雍和园航星产业园,记者看到,光线传媒的办公楼也是由工厂的旧楼改造而成。光线传媒主营业务为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电影电视剧投资发行以及艺人经纪大型文娱活动等。2009年光线传媒收入超过4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除了光线传媒,还有东南融通、强势纵横集团等企业共同打造航星产业园信息传媒产业。

  老城区工厂搬迁留下大量厂房,雍和园改造和再利用闲置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避免了由于拆除工业厂房和设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产业置换,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可谓一举多得,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荣获“2009年度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

  北二环沿雍和宫向东,是歌华大厦、雍和大厦等组成的雍和园核心区。随着央视动画、北广传媒、歌华有线、北京演艺集团、悠视网、卡巴斯基软件等知名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歌华大厦,数字内容产业已具规模。

  雍和大厦的版权产业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的一大亮点。产业园先后引进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中国音像协会卡拉OK版权运营中心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入驻,2009年建立了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心搭建版权交易和版权投融资服务平台,以促进版权价值的挖掘、推广、放大和保护,促进版权高效有序流动,提升版权产业规模。中心总经理殷秩松介绍,运营仅半年时间,版权交易额就超过1亿元,未来3年将达到年交易额10亿元。

  “逛老字号?去前门大栅栏吧。”出租司机热情地指路。大栅栏商业街和大栅栏西街整修后重新开街,宜诚厚、瑞蚨祥、广德楼戏院、青云阁、京华客栈等老字号重新亮相。

  西城区正在依托大栅栏深厚的京味文化底蕴,建设国家级京味文化体验中心。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深入推进“振兴老字号”工程。

  大栅栏、琉璃厂的几十家老字号都有自己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招:“张一元”的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及装裱修复技艺、“瑞蚨祥”的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马聚源”的手工制帽技艺、“一得阁”的墨汁制作技艺、“戴月轩”的湖笔制作技艺等,已跻身国家级或市级“非遗”。

  西城区制定老字号企业支持办法,设立老字号企业专项发展资金,投入近4000万元支持一批老字号企业发展。“荣宝斋”筹建荣宝大厦,获得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80万元的支持;同时因推广“木版水印”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获得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00万元的支持。有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大栅栏的“瑞蚨祥”总店将几十年的老门脸儿修葺一新,曾经困于一隅的“步瀛斋”打起连锁经营战略。

融合之四:

旧城保护不忘改善民生

  2009年10月,经过半年修缮的大栅栏重新开街之后,日客流量平均为12万人次,高峰时达到18万人次。据统计,该区域70余家老字号门店及特色企业,2009年销售额平均增长了近20%,其销售额约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

  “重新开街之后最大的变化是,过去外地游客居多,现在很多老北京人都来此寻根怀旧,感受‘城南旧事’。”大栅栏街道工委宣传部长王风说,“老字号具有新兴品牌无法比拟的历史厚度和顽强的生命力,商业街销售的不仅是老字号产品,更是一种文化。”

  在琉璃厂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艺术品交易鉴赏中心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据了解,琉璃厂发展布局重新做了规划,拟构建以东西琉璃厂街+南新华街为主的“十字形”基础格局和产业布局,加快琉璃厂艺术大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启动国家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采取加强艺术品交易鉴赏宣传推介、加大综合研究开发、规范艺术品交易运作程序等措施,推进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琉璃厂在传统诗书画印鉴赏、交易方面的优势。

  京剧传统、会馆文化、天桥民俗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

  古老的戏楼,懂行的观众,名家的参与,形成湖广会馆大戏楼京剧特色。在大戏楼不仅能听戏,还能品尝特色菜系和老北京风味餐点,唱戏、听戏、吃饭、游览、购物皆宜。湖广会馆重张十余年,大戏楼演出5000多场,组织大型公益活动300多场。

  湖广会馆融合戏曲文化、会馆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的经营模式,为西城众多会馆文化开发提供了一个范例。西城区现存会馆百余处,占全市70%。西城区把北京会馆文化开发纳入“城南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范围。目前已基本完成安徽会馆中路北院及中山会馆的腾退修缮,启动粤东新馆保护利用即戊戌维新纪念馆建设工程,确定潮州会馆、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的利用方向。

  而今,天桥地区在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天桥剧场、德云社、万胜剧场等7家大小剧场,形成了良好的戏剧氛围。7家剧场年演出场次达3000场以上,艺术演出收入约3000万元。

  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告诉记者,目前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依托天桥地区丰富的演艺资源,以传统和时尚相结合为特色,建设集文艺演出、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演艺中心。

  天桥演艺产业集聚区的打造,使得演出、旅游互动不断深化,提升了区域内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前门饭店的梨园剧场连续8年蝉联北京旅游“最佳晚间活动场所”称号。以天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新北纬饭店,雕刻着“天桥八大怪”,总经理杜和平说:“天桥民俗文化拉动了饭店的人气。我们现在经常邀请天桥民俗知名老艺人在饭店展示绝艺,宾馆的入住率大幅上升。”

  文、商、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成为西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西城区将进一步全面整合区域文化商业资源,重点建设大栅栏—琉璃厂京味文化体验区、天桥演艺文化区和北京会馆文化展示区三大文化旅游板块,将宣南地区打造成为‘北京京味文化旅游理想目的地’。”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说。

  北火扇胡同27号,叩开气派的大红门,孙贵霞老人笑眯眯地迎接:“是记者啊,快进来,我当是好奇的游客呢。政府把我家院子修得很漂亮,都喜欢来瞧。”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古色古香,孙贵霞老人的儿女、孙子、重孙15口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北火扇胡同属于西城区文保区范围,两侧的院落处于低洼区,过去下起雨来时常积水,2009年通过翻新和改建,原来低于胡同一米多的院落已经被整体抬升,电线、电缆等线路全部入地,并实施雨污水分流,通过改造,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北火扇34个院落的276户居民彻底告别“低洼院、怕下雨”的生活。

  区政府加大了旧城房屋修缮力度,2009年修缮了5149户居民危旧房屋,还围绕大栅栏、琉璃厂、法源寺等文保重点地区完成了42条街巷胡同的修缮工作,同步推进了煤改电及其他市政配套设施导入工程。“我们力求建造一批示范院、达标院和精品院落,为下一步打造京味民俗旅游等休闲娱乐产业提供空间。”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说。

  三井胡同23号的四合院已经改成春秋园宾馆,游客包饺子、唱京剧、品茶道,体验京腔京韵,感受老北京风情。“许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周边业态的调整、市政配套设施增加后,入住率节节上升。”春秋园宾馆市场推广部经理沈申说。

  东城的公园渐渐多起来。“您遛弯哪。”赵大爷在北二环城市公园里和老街坊打着招呼。宽度只有25米的北二环城市公园被称为北京最“窄”的城市公园,由古建筑群和条状绿化带围成,绿树掩映下的青堂瓦舍,健身器械散布其间。漫步在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唱京剧、抖空竹、扭秧歌的市民。

  “过去这里老旧平房人口密集拥挤,违章建筑随处可见。通过整治和外迁居民之后,围绕保留的167棵古树的植物造景,也是公园的一大景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

  在保持老北京风貌的同时改善民生,美化人居环境,东城相继建成皇城根遗址、菖蒲河、地坛园外园、北二环等城市公园。东城区委常委章冬梅介绍,东城区在探索中形成了危楼“解危排险”、平房院落“微循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性修复”等做法。修缮工作中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2001年至2008年期间,改造了5万多户住房,有效缓解了老旧平房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改善了居住条件。

  北京市老城区在挖掘、整合、利用文物资源的工作中,注重把促进风貌保护与区域文化旅游、城市建设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品牌活动有机结合,利用四合院、院落、古建及仿古建筑建成了特色服务设施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日趋完整地向世人展现古都风貌,使老城区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经济文化事业的无限发展。这种产业发展和旧城改造、风貌保护、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