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底,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组委会决定,每年一届的该博览会永久落户重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正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悦来快速崛起。
建设“西部会展之都”,重庆雄心勃勃。
可是,一组数据让人困惑:重庆一年举办会展次数达德国一半,收入却只有人家的百分之一。
一个硬币有两面。一面是硬件基础,另一面就是软件服务。
发展之惑
飞机天天在城市上空转,但就没看见撒下多少钱来
著名会展经济专家刘宏伟说过:“如果一个国际展会在一个城市举办,就好比一架飞机在天上撒钱。”
“重庆的展会一年四季不断。会展经济的飞机天天在城市上空转,但就没看见撒下多少钱来。可能这里是雾都,浓雾不散飞机降不下来吧。”重庆源兴会展公司董事长张青松说。
据统计,2009年重庆共举办218场展会,直接收入10亿元。而在“世界会展之都”的德国,一年下来举办的展会也才400多场,但收入却高达100亿欧元。
张青松无奈地说:“重庆一座城市一年办的展会就赶上德国的一半,但收入却只有人家的百分之一。由此看来,问题不在展会数量上,而在质量上。重庆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展会太少,当然赚不了钱。”
去年,重庆举办的展会中,全国性的展会只有10多个。而在这10多个展会中,政府举办的就占了大多数,市场化程度有限。
另一方面,硬件设施的约束也阻碍了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经过直辖13年发展,重庆全市展馆面积也仅有12万平方米,最大的展馆才4.5万平方米,且缺乏大型平层展馆。
今年5月举办的立嘉国际机械展,就受制于场地限制而无法大展拳脚。立嘉展览公司总经理陈棋介绍说,由于场地承重不够,很多企业的大型设备无法进场展出。“我们在招商时就特别强调,不能有超过50吨的大型设备展出。在装备制造业,很多先进的设备都是‘大个子’,最重的超过100吨。”
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部的相关人士也坦言:由于建筑设计的原因,如果超重,必须加钢板、枕木增大受力面积以分散重量。
据了解,目前重庆会展场地的面积,在西部勉强排第5位。重庆之前有成都、西安、南宁、昆明等城市。重庆会展业的收入也低于成都、西安。
转机,在2009年到来。
当年3月,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会展之都、美食之都和购物之都。
“我们上报给国务院时,会展之都,是放在三个之都的最末,但是国务院出台的3号文件,将会展之都提到了三都之首。”参与过起草“会展之都”相关材料的市商委负责人说,虽然只是顺序的调整,但表明了国务院对会展的重视,“重庆要建设内陆开放城市,会展本身就是外向型产业,能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并且其效益是立竿见影的。”
一方面是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一方面是会展软、硬件建设的严重滞后,这让重庆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求解之道
硬件已硬,但软件依然偏软
渝北区悦来街道,放眼望去是一排排木屋、穿斗老房。石板路两边的老店铺、老茶馆,保留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当地的老人回忆,解放前这里是去北碚、合川、南充、广安等地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
万商云集的盛景即将重现。这里,或将成为重庆会展经济的圆梦之地。
市地产集团董事长周天云表示:“硬件设施差,就吸引不来有影响力的展会;没有大量展会作支撑,投资展馆就缺乏必要的预期回报———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重庆主城区现有的陈家坪展览中心与南坪国际会展中心,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仅仅依靠市场之手,还必须仰仗政府与国有资产来破局。”
2009年5月,市政府召开第37次常务会议提出,鉴于渝北区悦来地块具有对未来“两江新区”开发带动作用明显、交通条件便捷、配套设施较完善、土地成本较低等优势,市政府同意在渝北区悦来地块建设重庆会议展览馆,市地产集团是会展馆建设业主。
“从展馆面积、投资规模等多方面看,悦来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都是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在全国也能排进前5名。”周天云说。
市商委会展处处长刘域介绍说,目前重庆市共有会展场馆20万平方米,悦来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到60万平方米,将彻底改变重庆没有大型展览场馆的状况。“重庆达到60万平方米这一展场面积规模,西部就没有其他省市能比了。食博会永远落户重庆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展会把重庆作为大本营。”刘域说。
当然,启动建设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只是重庆打造西部会展之都迈出的第一步。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直言,重庆的展馆面积成为西部第一并不意味着会展经济收入就会自然地成为西部第一。“中国人办展,中国人参展,谈何开放?何来品牌?”李勇认为,重庆优秀的会展企业及会展人才极度匮乏,一方面要抓紧培育,另一方面要将重心放在招募国际知名会展机构上,要通过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引入全球品牌展会,借此提升重庆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李勇还有个担心,“如果不在会展中心建成之前设定展览题目,迎接西部国际会展中心的将是门庭冷落车马稀。”
在今年6月举行的重庆两江地产论坛上,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大奔强调,会展展馆的设计和建造一定要强调功能性第一,建筑质量第二、美观第三。“在全球会展业最发达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展馆全为方便搬运的清一色平层。”
毛大奔的观点着实给重庆上了一课。耗费巨资修建的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就是因为楼层太高、平层展场不足而被人诟病为:美观有余,实用不足。
其实,会展经济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和美好,有了场馆不一定就有展览项目,场馆建成后的经营和运转往往陷入困境。几年前南京、厦门和沈阳等地的部分展馆因为无法维持而不得不转让展馆产权。
“悦来会展城的建设,并没有改变重庆会展公司整体水平偏低,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张青松认为,新加坡在1970年代就成立了旅游局展览会议署,成都也有专门的会展办负责协调各项事宜。这些提升软件的做法值得重庆借鉴。
市场之路
会展经济的整合,需要重庆尽快培育出本土的会展企业
正当重庆迈向“西部会展之都”的脚步越来越急促时,成都则抛出了“国际会议目的地”的概念。与悦来工地现场那推土机的轰鸣不同,成都方面表示“近期不会有大兴土木的计划,主要会从软件建设方面去完善。”
一动一静之间,其意味颇值得玩味。
目前,素有“天下第一会”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在成都举办21届,成都也成为国内举办糖酒会最多的城市。此外,成都也是国际展览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继上海、北京、深圳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城市。目前,已有励展、慕尼黑、汉诺威等世界展览巨头相继在成都举办展览项目,而香港的笔克和建发集团则相继在成都成立了独资公司。
成都市会展办主任陈琳此前曾表示,成都会展经济的发展,下一步将把重点放在引进国际展览巨头,加快展会人才培养方面。同时借助九寨沟的旅游资源,打造“成都—九寨沟”这对会展双子星。“成都的竞争目标不仅仅是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更是日内瓦、达沃斯这类城市。要把展会与旅游结合起来,做出特色。”陈琳说。
“这就是成渝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的不同定位。重庆的投资气魄更大,成都则在做精、做专方面努力。不过,成都的思路对重庆也有启发。我们不仅要建西部最大的会展城,更要下大力气引入一批国际会展巨头,同时储备一批专业的展会人才。”张青松说道。
据了解,目前中国会展业有政府、民营、外资等三大投资主体。政府主办包括广交会、高交会、西博会等,占据了绝对主流。而在国外,展会却大多由企业主办,尤其是英国励展、塔苏斯,德国汉诺威、科隆、法兰克福等国际会展巨头,占有全世界会展业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励展博览中国市场总监王芳介绍,中国目前某些行业的展会有偏多的倾向,未来三年内中国会展业的整合不可避免,这会是未来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这都是一个机会。
张青松则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因此发展会展经济中政府成为最主要的推手,近几年国内城市兴建了不少气势恢宏的会展城。但从长远看,专业会展企业还是应该像国外那样成为主角。到时,中国的会展经济也会迎来一轮大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要打造西部会展之都,不仅要有面积第一的展馆,也需要尽快培育出本土的会展企业,使其成为中国的励展、汉诺威。”
新闻链接
如何掘金会展经济产业链?
从2009年开始,受益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复苏以及重庆大手笔打造西部会展之都,重庆本地的会展经济迎来一轮强劲的增长。
“我都快成半个重庆人了,最近大半年,我几乎每月有2/3的时间都泡在重庆。”成都黑马广告公司总经理马真说道,原来自己是成都、重庆两头跑,而今年春节过后,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庆。“我准备年底干脆把公司搬到重庆了。”她说。
尝到甜头的还有本地的会展公司。重庆希唯会展公司负责人蒋艳就对记者说,以前从未指望为世界500强搞会展服务,但现在,才入渝两年的世界500强霍尼韦尔,几乎所有的会展业务都被其公司包揽了。
市商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会展业的直接收入10亿元,但拉动消费60亿元,会展经济成为重庆拉动内需的增长点。“这就是会展业的显著特点:产业链很长,对周围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刘域说道。
一个大型展会的举办,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有力地刺激周边地区及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据国际会展权威机构对近十年来20个著名会展举办地的调查结果显示,举办会展本身的效益一般只占综合效益的10%-12%,而相关的食、宿、行、购物、娱乐、旅游、广告等的收入占88%-90%。
2005年12月1日,重庆市承办第五十四届“药交会”,10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赴会。然而,因为宾馆、酒店接待能力严重不足,重庆被迫将有床位的农家乐、山庄、度假村、洗脚城,甚至茶楼、游船及其他娱乐场所,都纳入接待点之列,但仍差3万多个床位。最后甚至把私人住宅也列入了备用接待点之列。
王芳表示,重庆作为新兴的会展之都,现在更应该挖掘整个产业链的潜力。要将会展与三峡旅游、重庆美食以及广告、服务等行业结合起来,整个会展经济才能蓬勃发展。(记者 龙在宇 实习生 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