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苹果公司在5月26日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技术公司。当天纽约纳斯达克市场按收盘价计算,苹果市值为2220亿美元,微软市值为 2190亿美元。
苹果曾经是一个濒临绝境的公司,1997年的市值才是微软5分之一。一个看起来“传统”,做硬件,一个代表着时代,做软件,结果前者超越了后者成为市值第一。苹果的成功不令人惊讶,苹果超越微软让我深思。
市值,是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期望和信心,对苹果巨大的期望和信心来自一个又一个硬邦邦但是令大喜过望、爱不释手的产品:iPod、 iPhone、iPad,苹果现象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好好研究借鉴。
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中国会诞生苹果这样的公司吗?反复思量,我始终无法得出肯定的答案,至少目前不会诞生这样的公司。对照苹果公司,我们看看中国企业的短板在哪里?我们中国企业把精力和聪明用在了什么地方?
第一,推动创新与进步的动力机制不同。
领先企业毫无例外全是创新的,关键是苹果的创新有所不同。
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完全以对手为对标,为竞争不择手段,下三赖的手段也使得出来,从来不主动在价值上升级,或者说,对手不升级我就不升级,竞争拉不开层次。这样竞争的结果是,没有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到处充斥着劣币逐良币现象。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前不久假紫砂煲事件,都有一流大企业都夹杂其中。
而苹果公司对自己狠,是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的内生性创新。企业创新并非来自外部的压力和要求,而是源于企业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在苹果公司, “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这是苹果公司内生性创新和其它企业的创新的最根本区别。
第二,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与掌控能力不同,信心不同,坚定性和最终效果也就不同。
中国企业完完全全根据市场和做判断和决策,因而至多紧跟市场动向,无法做到彻底的创新。他们既不想落后又怕当先驱吃大亏,所以常常让别人当炮盔探路,势头一好,马上跟进。中国的许多知名的大企业正是这样做的。归根到底,是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掌控不自信,因此,中国企业不可能创造需求、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