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专家视角 > 正文

野村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谈中国经济

2010-09-28 16:21来源:中国证券报字号:小

  最近我在中国呆了一周,这坚定了我在过去18个月里提出的关于中国经济的三个看法。

  首先,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出色表现并不令人惊奇,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自生性增长动力以及快速和有效刺激投资的政策手段,这些因素抵消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行业带来的影响。中国在2009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防止了全球经济变得更坏。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10年至2012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考虑到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依靠国内需求,而非出口推动了经济增长,另外美国和其他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从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将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看上去“无可厚非”。

  其次,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最近的投资应该被视作是该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凯恩斯理论下的政府刺激经济政策。30年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速将近10%,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口摆脱贫困,进入城市成为中产阶级。中国有大量的人口,但是目前人均收入仍然不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仍然处相对初步的阶段,这一进程未来还将持续几十年。

  第三,投资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占的比重高,并且比重持续上升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且不谈投资的质量,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使中国陷入了“跑步机”效应:中国要想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就得保持高比例的投资,投资的越多,经济增长也越受投资的影响。这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面临挑战,如果投资占到GDP的50%,并且每年保持15%的增速,那么如果投资的增速降到零,虽然投资占到GDP的比例仍在历史高位,但投资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将直线下降。中国必须着手控制投资占GDP的比例,保证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完成从投资到消费驱动的转换越迟,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将越大。(作者:保罗·谢尔德)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