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定》,2010年8月底前符合条件的证券服务部规范为证券营业部,之后,原则上证券营业部不得异地迁址,这两项的规定使券商纷纷赶在8月底前将营业部搬迁、服务部升级。
但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在这次营业部搬迁浪潮下,今年上半年,信达证券异地迁址了一家盈利的营业部。
本报记者近日获悉,今年3月22日,信达证券总部领导一行九人到访深圳红岭中路,宣布公司总部决定:深圳红岭营业部将并入深圳八卦二路营业部,营业部原址迁出深圳市,迁至浙江省义乌市,合并后的人员只保留半年的岗位及待遇。
关键的问题是,红岭营业部是信达证券在深圳地区盈利第一的营业部,而被并入的八卦二路营业部则连年亏损。
来自信达证券总部的解释为:红岭中路营业部无现场客户,合并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该营业部牌照早转往浙江义乌可以产生可期的效益。
然而来自信达证券某营业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想多做些业绩,屡次提供方案不被公司管理层以及部分高管所认可,导致依公司内部指标的排名,营业部总在末尾几名。”有员工指出深层的原因是“部分领导很反感这种太市场化的操作。”
一位离开信达证券的券商人士认为,公司存在市场化管理人才与商业基因的缺失。
突遭迁址
如果时光倒流8年,从位于深圳市红岭中路寰宇大酒店4楼南段的营业部第一次迁入算起,可以看到证券行业的大浪淘沙与几经沉浮,这家营业部完成了一轮“起步—转让—疯狂—托管—翻牌—迁址”的历程。
2007年,托管近3年的汉唐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正式更名为信达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开始投入运营,并迅速地在公司内部及深圳区域市场上崛起。
上交所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信达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总交易额在信达证券46家营业部中排第6位,总交易额152.7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为149.7亿元,股票交易额在信达证券内部也排第6位。
2009年信达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沪市总交易额在信达证券54家营业部中排第7位, 深圳地区其余三家营业部中,八卦二路营业部深南东路营业部在54家营业部的排名为倒数第三、第四位。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2010年3月22日,信达证券高层突袭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宣布营业部并至八卦二路营业部。
数位红岭中路营业部数位员工表示,不能理解公司总部的两点解释,其一,作为深圳地区排名第一的营业部,红岭中路现有场地700多平米,尚有物业公司可供出租该物业大厦的近几百平米。如果红岭与深圳其它三家营业部的任何一家合并,现有场地均足以容纳任何一家现场客户的需求。其二,目前红岭中路营业部牌照的市场价值达数千万元,撤出在深圳地区排名第一的营业部,为何不是排名靠后,客户与资产较差的营业部?
“没有被深圳的激烈市场化竞争击垮,没有在屡次证券公司股东转换中被合并整合,反而在信达证券2010年营业部迁址的规划中被迫结业。”深圳券商人士戏言,“信达证券在出让客户”。
耐人寻味的是,业绩排名靠后的三家营业部却幸运地生存下来。
随后红岭中路营业部客户悉数并入深圳八卦二路证券营业部,但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7月,信达证券深圳八卦二路营业部排名并没有明显上升,依旧在公司内部排名居后,这也可以说明,部分红岭中路营业部客户可能已转至他处。
“没有哪家券商愿意主动退出深圳这块市场大蛋糕。”有深圳券商高层人士分析,深圳地区营业部之间竞争激烈,往往是一家营业部做不好,就会有别的券商来把它收购继续做下去,因此深圳地区营业部的数量多年来基本不变,信达证券的主动退出相当于给其他券商分红。
消失的商业基因
享有“小中金”美誉的汉唐证券,在翻牌为信达证券后,是“信达系”内少有的商业基因组成,但很难成为企业内的主流文化。
2007年9月,在承继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和收购原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证券公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信达证券宣告成立。
成立之初,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综合类证券业务资格,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15.11亿元人民币,拥有46家营业部和21家证券服务部。
信达证券2007年年报显示,当年信达证券总部设有16个职能部门和东北、南方两个运营管理中心,下辖一个全资子公司——信达期货有限公司。
“东北运营管理中心主要是负责收购之前辽宁省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南方运营管理中心则主要负责托管之前汉唐证券的经纪业务。”知情人士透露,这样南北划分管理主要是北方的管理方式很难融入南方的商业文化。
新成立信达证券在2007年交出了满意的业绩单,一位已离开信达证券的券商人士分析,其投行业务基本是汉唐证券的“老人”,项目储备与人员配备都有保障,经纪业务也有汉唐证券几家老牌的营业部底子做支撑。
在2007年,信达证券仅取得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资格,证券自营、基金代销等业务资格尚在申请中。
数据显示,当年信达证券主承销3只新股的发行,承销金额高达204.3亿元,承销收入共计3245万元,在行业排名第13。
对此收益,信达证券解释,公司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证券承销业务,未来会增多收入来源。
但后来的发展却是每况愈下。
2007年8月,信达证券确定董事7位,其中仅有高冠江和张志刚有过证券从业经历,有6位均来自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2008年度信达证券共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税后利润3.1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5%,盈利水平排名30位左右。经纪业务实现交易手续费收入9.19亿元,实现税前利润5.16亿元,市场占比7.739‰。全年无新的股权IPO项目,退出了2007年承销业务第一梯队的行列。
2009年,信达证券的各单项业务已拓展至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101家证券公司截至2009年12月的经营数据统计,信达证券净资本行业排名第43位,净利润排名第40位。
“2009年市场环境很好,在投行业务上信达证券的项目挺多,但是上报、上会项目却很少。”对信达证券有研究的券商人士认为,虽背靠很好的资源,经过三年的发展时间,信达证券的各项业务成绩并不突出,市场化竞争难以改变信达证券。
对此,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金融专家王自力认为,“投资银行”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需要法律、会计、投资银行、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从对口商业银行里抽调过来,本身对投行业务并不熟悉,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如果说资产管理公司在有国家政策优惠支撑下尚能勉强运作的话,那么一旦将其推入资本市场,人才结构将成为其最大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