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领导力 > 正文

张朝阳: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注定没戏

2010-09-25 15:37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字号:小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1”,要么是“0”----不成功,就灭亡,没有既不兴盛也不消亡的中间状态。中国的互联网只是七巨头之间的战争,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比赛,现在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候。

  在我眼里,巨头有七个: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以及盛大,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但应该不会出现秦灭六国的情况,最后可能是几分天下,最多五年可见分晓。但这不能保证,五年之后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的那几分地。

  今天,中国互联网小公司活得非常不容易,大公司在各个领域拼命加速跑,否则也很难活。在中国,小公司的创业风险非常大,大公司只要高薪挖走创业公司的人才,轻松“抄袭”就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永远只有几家巨头在做,小公司没有生存空间。

  在中国,资源不是决定互联网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组织才是。

  有竞争,其实是应该欢迎的。一个产业要想成功,不应该设任何的准入门槛,而应该让所有参与者来竞争。然后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选择,谁能最终留下来。

  国字头的企业,在资源方面有优势,但是互联网由资源决定成败的比率比较低。在其他领域,资源很重要,互联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最公平的一个领域,决定成败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创造性,组织的竞争力。

  在美国,这个道理也是行得通的,微软等美国互联网公司派到中国的往往只是一个分部,他们任命一个中国的经理,没有相对优秀的组织和机制,而且要听汇报。这些由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成立的分公司,最多是一千家当中的一家,失败是必然的。

  人们总是认为,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不成功是因为水土不服,是因为对当地政策不了解,我不这样认为。这是第二个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是市场选择出来的。而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已经没有机会。中国有1000家互联网企业,最后有990家是失败的,市场选择只剩下最后几个巨头。

  中国互联网真是一个不进则退赢家通吃的行业,你缓慢进展,别人快速的进展,别人更快速进展的时候可能对用户行为的把握更加准确。

  过去10多年,我和搜狐有幸运,也有遗憾,走过弯路,比如搜索。最早创办搜狐并决定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发现导航的重要性。

  十几年前,作为中国“0代互联网人”,我最早在实践中的感受是,当时人们对关键词搜索的需求并不大,人们就希望在一个地方呆着,好好看看新闻,而且网上导航的内容也不太多,所以第一代互联网人都被驱赶着去做门户和内容了。

  到2004年前后,搜索引擎开始火了,百度出现了,搜狐只是成就了搜狗拼音输入法。我觉得中国现在确实需要第二个搜索引擎,如果搜索引擎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话,有一个挑战者出现,会让这个生态系统更公正公平。如今,我们要再造搜狐的另一举措,是联手马云重塑搜狗搜索。

  搜索是互联网的最大入口和话语权标志,我觉得中国需要第二个搜索引擎。搜狗不能成为第一,也有成为第二的机会。搜狗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占据中国搜索市场20%的份额。

  不注重渠道的发展就可能被边缘化。(搜狐)有被边缘化的可能,我们有危机感。如果你是静态不动,只做好你的门户,最后会发现这个生态系统变了,好像你在一个地盘上活得不错,这块地盘漂移到一个边缘地带了,所以必须得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方式。

  三年后,搜狐还要有强势的媒体、游戏和社交等三大支柱业务。未来的网络媒体方向,视频将是主力。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