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全国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略降,企业家信心指数基本平稳;银行家信心指数较上季大幅提高,创2006年二季度以来新高。专家提醒,综合这些指标来看,当前经济仍处稳健运行态势中,需高度关注资产价格问题,做好通胀预期管理,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引导消费。
“风向标”印证经济态势良好
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从调查显示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高位平稳,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景气指数连续6个季度攀升至70.3%、接近2008年的历史高值及企业市场需求总体平稳,投资意愿稳中有升等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微观主体的活跃度有所保持。
他进一步表示,尽管银行家预期下季宏观经济热度将有所回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经营周转贷款需求指数分别较上季下降以及产品销售价格指数结束连续5个季度趋升的势头等,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当前经济发展出现明显走坏态势。
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资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较上季有所提高。“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经营周转贷款需求指数分别较上季有所提高的情况来看,资金仍在有序进入生产领域。”
本次调查中,还出现了一些“亮点”,如伴随着企业生产恢复和经营改善,就业情况也得到继续改善,反映在三季度调查中,城镇居民收入、就业感受和预期指数有所转好。同时,银行业景气指数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银行家对下季银行业经营状况预期平稳良好。此外,个人消费贷款需求指数略有提高。
调查中,银行家对货币政策的感受和关注引人注目。三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69.4%,较上季大幅提高11.5个百分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某教授表示:“银行家们得出这样的感受可能与今年以来央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关。总体看,今年以来内外部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复杂,在此情况下,全球主要国家基本保持了货币条件较为宽松态势。”而对于下季度货币政策预期,有63.9%的银行家认为将保持现状,较上季提高1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市场对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存在着客观需求和一定预期。”
居民通胀预期未减
本次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三季度物价满意程度略有提高,消除季节因素后物价预期指数略有下降。尽管较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有58.3%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同时,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也继续攀升,居民的通胀预期依旧不减。
近期来,受季节性因素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已经持续两个月高于3%的水平,但总体来说,目前物价总水平的平均上涨幅度仍处于温和上涨范围内,没有出现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的全面价格上扬,预计未来物价应该可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专家指出,居民对物价高的感受可能与资产价格近期持续“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此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对当前房价水平,当季有72.2%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虽较上季略降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7个百分点。
而对未来房价,当季有36.6%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大幅上升7.2个百分点。不过,虽然房价上涨预期增强,但城镇居民购房意愿没有出现大幅上升。
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在房地产“国十条”颁布后,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多管齐下,力求在促进各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将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然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受购房刚性需求、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城市化进程推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房价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这是居民普遍对价格仍持“过高,难以接受”的重要原因。但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连续出台的背景下,居民普遍对“房价过快上涨态势有望得到缓解”抱有预期,因此近期来市场上出现了较浓厚的观望情绪,这也是房价上涨预期增强,而购房意愿没有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消费紧缩投资再成亮点
调查还显示,居民储蓄、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三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了二季度的回落态势,而倾向于“更多投资”较上季提高2.5个百分点。
采访中,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说:“目前我国已逐渐步入人年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消费升级。随着生活的改善和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意愿也随之上升。但目前这一轮消费紧缩态势似乎没有体现这一规律,这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居民发现了更多可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获得投资收益的机会有关,从而导致部分消费被挤压、挪作投资之用,反映在投资意愿上,则出现持续上升态势。”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在对未来物价预期持续高位的情况下,居民在进行常规性储蓄的同时,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具有防通胀作用的资产类产品上,如购买房产、黄金和股票等。下阶段应采取措施,管好通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动消费,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本季度居民对未来收入和就业预期的转好,将有利于未来消费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