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应对竞争 青啤重启产能扩张之策

2010-09-20 15:24来源:中国经营网字号:小

  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让主张“利润至上”的青岛啤酒开始悄然改变策略。

  9月10日,投资2亿元的“青岛啤酒太原战略投资项目”正式签约,太原嘉禾啤酒至此被纳入青岛啤酒麾下。青啤称,该项目建成后,凭借年产40万吨的产能,将成为山西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

  这不是青啤近期加大规模扩张的个例。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青岛啤酒在整合扩张方面就动作不断:7月份产能40万吨的福州项目奠基;8月产能40万吨的石家庄工厂一期奠基落成;不久前,珠海和厦门的两家工厂分别开工建设。

密集扩张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作为国内利润率最高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的产能并非最大。

  然而,事态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改变:

  据某数据公司分析称,青啤往年大都是通过搬迁、或者新建厂形式扩充产能,但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加大了部分区域市场的并购扩张,如石家庄、浙江、山西等,“节奏之密让业内尤其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就实现的产能扩张近100万吨。

  有消息人士透露,青啤产能扩张的阶段性目标是提升200万吨,并称2010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青啤还将有一系列的大手笔扩张动作,而青啤的目标是坐上国产啤酒产销量、利润率第一的宝座。

  不过,在回复本报采访提纲时候,青啤并未对此正面回应。

曾经的伤痛

  华润雪花通过资本驱动扩张战略,从而一举摘下啤酒业产销老大桂冠。这样的道路,青啤也曾经走过。

  2000年前,青啤是啤酒业名副其实的“产能王”。在其前掌门人彭作义掌舵时代,1996年~2001年短短五年间,青啤就一口气曾吞下47家公司,生产量由35万吨升至251万吨,市场占有率也由此前的3%升至2001年的11%。

  然而不断地收购让青啤营业和管理费用不断上升。2001年,青啤虽已贵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但在低档市场的亏损已达到7000多万元。而作为一家独资经营的公司,青啤并无母公司的任何财务支持。

  现任董事长金志国上台以后,迅速叫停了青啤的扩张战略。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青啤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不仅如此,金还开始着手对青啤内部体制逐一进行改革,并开始了名为“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的再造工程。

  然而,正当青啤执着于内部变革之时,1999年开始发轫的华润雪花啤酒借资本之力,开始大力并购扩张。2007年后,雪花一举超越了青啤,成为国内啤酒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几大啤酒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一再加剧。青啤“先做强再做大、利润为第一考核指标”的发展准则也一再受到冲击。在量与利权衡取舍间,青啤的策略开始一点点地发生调整。

  从2008年,青啤悄然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扩建青啤二厂、青啤三厂、参股烟台啤酒、收购趵突泉啤酒;2010年下半年以来,“潜伏”已久的青啤在金志国的带领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产能扩张。

  青岛啤酒总裁孙明波早前公开的一段话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青啤的策略调整。他说:“通过5年的整合,青岛啤酒的经营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新一轮扩张是必然的;任何一个企业不能永远地扩张,也不可能永远地整合,整合和扩张是在交替着。”

  如果真如当初金志国所言,啤酒业比赛是一场马拉松,那么当下的种种迹象表明:青啤要加速了!

扩张不易

  在回应本报的采访邮件时,青啤只是笼统称:“青岛啤酒会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有条不紊的推进发展。”

  不过,通过青啤频频的扩张动作,其扩张逻辑正逐渐清晰。眼下,青啤新一轮快速扩张已经启动。在经历快速并购扩张、整合之后,重整旗鼓后的青啤在扩张时候开始变得谨慎而沉着。

(责任编辑:刘苏梅)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