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目前的城市格局看,核心城区的辐射力正在向北扩延,市北区作为现代服务业格局北拓的先锋承接地,已正式进入与沿海一带产业全面接轨的时期。在未来发展中市北区该如何负重前行?他们给出这样的回答: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产业布局由散转聚、产业层次由低转高、产业规模由小转大(简称“三转”),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从工业到现代服务业 打通城区经脉
在青岛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老“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无一例外地诞生在市北区域内。30年后,工业主导的“外衣”在主城区扩容和城区功能变迁中已褪去,市北区逐步实现了从 “工业与商贸并重”到 “服务业占据主导”的经济结构之变。
但是,当前的产业层次仍存在诸多短板需要补足。市北区委书记惠新安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承受老城区空间有限的压力之下,从观念意识、项目选择、扶持政策等方面把握方向,使分散的经济要素化“掌”为“拳”,并以此聚集效应促进要素合理配置,形成主次分明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具体来讲就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翼联动”,其一坚持外向带动,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项目,重点引进物流、信息、航港经济、总部经济等;其二要坚持内向激活,实现存量企业升级,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整等鼓励一批重点企业实现自主创新。
日前,市北区举行定向招商会,青岛中央商务区、浮山商贸区等招商载体均将目标指向会展旅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动漫游戏、软件开发、咨询策划、服务外包等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从某种层面讲,此次招商是经济结构调整力促 “三转”的又一次号角。
三大“中枢”主导产业上移
从60余万人居住的空间里梳理,分列于东、中、西三大节点的浮山商贸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将是市北区实现产业层次上移的“中枢之地”。
占地5平方公里的浮山商贸区是市北区短期内产业规模扩张重地。 新华锦总部、宝马4S店等项目已经落地,投资总额近80亿元,初露经济增长极的锋芒。
青岛中央商务区已是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阵,目前3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使该区域逐步接近总部经济、金融中介、高档商业等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目标。
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被列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第一组团,也是青岛蓝色产业经济区宏伟轮廓的重要节点。利用短短11.4公里海岸线构筑一条现代化生活岸线、经济岸线和生态岸线的未来指向明晰。据透露,在初步形成的规划中,这里将立足大港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邮轮母港和港航经济集聚区。
有关人士认为,市北区已是传递和强化主城区辐射力梯度转移的前沿,青岛中央商务区等三大片区正在从东至西全面承接由南向北外溢出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可资佐证的是:市北区已有佳世客、百安居等世界500强企业20家,拥有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26家,专业商场近80家,喜达屋艾美酒店等国内外知名酒店30余家、北京东方斯卡拉等演艺单位40余家;丰洋航运总部、中创物流等在此落地;光大财富中心、浦发银行、中信证券等120家金融机构,全球服务外包BCI中国认证机构、亚太联合物流外包中心等一批服务外包项目,家乐福山东总部、屈臣氏华北总部等总部项目也相继入驻。
高端项目助推老城“突围”
以山东路为界,西部是名副其实的老城——老楼院、老厂房、老街老巷。不过,这片城区借助特色街的修整与资源挖掘,跳跃着藏富于民的生机,台东商业步行街、啤酒街、科技街等无不是人气、商气的直观体现。
下一步,市北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新兴服务业同样不想把老城推向后方阵地,相反,将从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尝试依托高端项目探索老城“突围”的路径。
其一,在旧城改造中,借助高端项目入驻实现老城经济结构的重组。今年,市北区重点实施13个旧城改造项目,拆除旧房面积60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商业面积约67万平方米。以科技街为例,目前,这条街已是山东半岛最大的IT产品交易中心,今年,深圳华强决定在此落子,投资额高达百亿元,触角将突破科技街以终端卖场为表征的商业繁荣,在IT相关产业的上下游延伸。
其二,利用现代工业遗留下来的近30万平方米开辟服务业发展新载体。目前,从旧厂房变身而来的创意产业园、外贸城、古玩城等项目正在这一方面做出尝试。
其三,正在筹建的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青岛广告产业示范基地等八大基地,计划将担保信息、服务外包、健康产业等散兵作战的新兴产业收拢麾下,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并与三大“经济中枢”谋求的高端产业形成有效补充。
今年下半年,青岛担保信息基地、山东旅游产品集散基地、青岛健康产业基地将陆续竣工开业。仅以青岛担保信息基地为例,每年可实现直接融资80亿元以上的预期值得期待。(记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