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巴塞尔Ⅲ引发危机 我监管体系或成范本

2010-09-19 09:50来源:华夏时报字号:小

  9月15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两年前的这一天,美国雷曼兄弟轰然倒下,人们还来不及惊呼,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等声名显赫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注定载入史册。

  两年之中各国政府多次联手救市,美欧更是出台了空前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而当地时间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宣布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又将金融危机后的各国银行业推到“风口浪尖”。

  最敏感的莫过于中国的股市。由巴塞尔协议Ⅲ引发的对国内监管新规的猜测,使9月16日A股市场暴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602.47点,下跌50.04点,跌幅2.3%,同时受央行加息传闻的影响,银行股全线飘绿。

  中国股市太过脆弱,市场更是如惊弓之鸟。但实际上,中国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早已超过巴塞尔新规规定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至7%”。

  但美国银行业恐怕在资本充足率上“噩梦不断”。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一致认为,在新的定义实施之后,大部分美国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会低于6%,并且在股东派息方面亦可能面临新的限制。

重创欧美

  在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后的今天,有乐观人士认为美国银行业可能已经走出最黑暗的时期,但由于房地产市场问题不断,就业压力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依旧艰难。欧洲银行业今年7月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一旦投资者拒绝为银行提供资金,该区域的多数银行在几个月内就会宣告破产。

  花旗银行此前一份报告告诫:“若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率,最简单的办法是让银行追加更多资本金。”无独有偶,此前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银行更多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长期影响的报告,提出由于目前银行的资本金水平较低,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永久性地把危机发生率降低三分之一。

  这个发现令人震惊:政府监管竟然可以如此小的成本获得这么大的好处,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讨论,为避免经济危机,资本充足率应当提高多少?

  终于在当地时间9月12日,经历了九个月的磋商谈判,巴塞尔协议Ⅲ的“靴子落地”。

  传闻中的“强化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威力,从周二美欧银行业的激烈反应也可见一斑。当天,美欧各大银行股普遍大跌,其中,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银行股跌幅在2.2%至5.7%不等。

  风声鹤唳的是,一些市场敏感人士怀疑,更严格的银行业监管可能导致银行业出现更大的资金缺口,甚至触发新一轮的危机。

  以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2009年年报为例来看,其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1.67%和9.25%;一级资本分别为1270.34亿美元和1603.88亿美元。令人担忧的是,在新的定义实施之后,大部分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会低于6%。

独树一帜的中国银行业

  与欧美银行受影响巨大相反,巴塞尔协议新规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大。

  2010年半年报显示,5家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目前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已超过“安全警戒线”。工行、建行、中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11.68%、11.73%;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1%、9.27%以及9.33%。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1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4%。同时刚刚上市的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8.31%。

  根据银监会2009年报,截至2009年底,商业银行整体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在11.4%。对比新规,中国银行业各项指标远远高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监管红线。

  费埃哲CEO马克·格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中国银行业学习外国的经验比较多,但将来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或许成为外国银行业的学习对象。

  中行董事长肖钢在参加“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间隙表示,现在具体评估对银行的影响为时尚早,巴塞尔Ⅲ实施的时间会比较长,中国何时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也不能预计,中国目前连巴塞尔Ⅱ都还没有实行。

  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师维纳13日则发布报告称,即便是巴塞尔协议Ⅲ马上执行,新的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也将是微乎其微。他指出,截至6月30日,在香港上市的七大中国内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超过新规。中国银监会目前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线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则为7%。

  事实上,资本管理被中国银行业所接受并普及,历史并不久远。

  2003年前后,中国银行业还被形容为“技术上濒临破产”,4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中、建、交)不良贷款达1.00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5.6%。为了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政府果断出手。先于2003年成立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动用外汇储备向中行、建行注资,使两家银行达到8%的资本监管标准。而后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中行、建行、工行和交行四家银行先后将共计11861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高盛、美林、花旗、富国银行等损失惨重,不得不求政府援助。而大洋这一侧,中国的工商银行2008、2009年净利增长率分别是36%和16%。至此,工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并一直保持到2010年年中。类似的利润增长速度也出现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一大批中资银行身上。

  事实上,庞大的外汇储备、良好的银行负债表,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原因。雷曼事件爆发之时,中国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不到7.22亿美元,中国银行业涉及次贷的金额总共不超过100亿美元,不及美国次贷总规模的1%。

  从2007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紧缩政策,在信贷、利率等多方面齐下手,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开始出现成交低迷和价格下跌的情况,在部分地产商濒于破产边缘的时候,房地产政策相应调整,降低了资本金比例等。最直接的刺激来自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刺激计划迅速扭转了市场信心,楼市成交量也开始回暖。银行新增贷款量在2009年急速膨胀,银行扮演了“救赎者”的角色。

  但由于2009年9.5万亿的天量信贷投放,导致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满足今年银监会再次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1.5%的要求,经历了高速扩张的银行只能通过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与此同时,监管层更是限定2010年信贷投放7.5万亿的标准并且严格逐月执行投放进度。

  不容置疑的是,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中国银行业,天然具有放贷“冲动”。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识别、度量和控制风险的水平是防止出现不良贷款的一记重拳。(责任编辑:张纯洁)

(责任编辑:刘苏梅)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