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世界经济论坛第四届新领军者年会上发表演讲。温家宝总理的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他强调了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所出台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是及时和正确的;其次,在“保增长”的过程积极地“调结构”,无论是消费对GDP贡献的上升,还是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扎实推进都体现了中国正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再次,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力求“兴利除弊”;最后,他表示中国坚持“开放经济”思想,中国会“一视同仁”看待中外资企业。
“兴利除弊”对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近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似乎正是这个关键词的注脚。8月份PMI和工业产值都有超出预期的回升,GDP增长有所放缓,没有上半年11.1%的水平那么高,但主要原因不在于增长乏力,而是政策主动调控所致——温总理演讲也突出强调了这一点。但吊诡之处在于,按照一般规律,如果政策调控经济过热,那么调控政策的“压抑需求作用”同时也会限制CPI的上升,但是CPI依然强势上升至3.5%水平,负利率状态继续深化,通胀预期加强。
“兴利不易、除弊亦不易”,自从CPI触及3%以来的多个月份,主流分析人士都以2007年下半年的经历为“准绳”,认为以美欧为代表的外部经济会在下半年“走软”,将会发生剧烈的“外部需求下跌”,而这将会打击中国的通胀上升。另外,主流分析人士将通胀视为“某类产品”的上涨——主要是农产品。只要针对性地提高某类产品的供应,或者抑制某类产品的投机,那么一切都将豁然解决。但是,真实经济的运行往往是出乎意料的,一种新的“产能过剩下的通胀发生学”其实已经出现了。
温总理非常睿智地将中国企业的概念扩展至“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说“凡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在中国研发的创新产品也都是‘中国创造’”,这是对中国开放经济最有深度的阐释,这也是国民待遇普惠理念的一次生动表达,其道理共通不亚于“无论公有经济还是私有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那次思想解放。
这一思想意味着中国对开放经济的理解要远远超过亚洲一些发达经济体,例如日本和韩国。日韩长期代表着一种亚洲版李斯特主义,他们热衷于分清民族经济和外部投资经济,并给予不同的、有区别的处理,他们用国民的民族心理、牺牲本国人的“消费者剩余”来支持本国私有经济,从而达到提高在外部市场跟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不过,由于没有足够的开放性,他们在面临国外施压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外部资本势力和利益相关者帮其化解和分担。而中国则超越了传统的“亚洲民族经济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是自由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中国市场日益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自由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体本身有着丰富的生态力量来应对各种挑战。比如汇率政策,中国可资利用的外部力量太多了,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一个“连体的、血肉联系”的部分。伟大的开放经济可以让对手投鼠忌器甚至“皈依”,这正是自由开放经济最浓厚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