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教育培训 > 正文

上海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

2010-09-14 14:39来源:新闻晨报字号:小

  上周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规划纲要》勾勒了上海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蓝图。据悉,上海市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设立全市性的专项资金共140亿元人民币(今年先行启动10亿元),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亮点1

  优质高中按60%比例分到各初中

  在实行全市初中统一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高中阶段入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统一招生录取的办法,逐步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比例;优质普通高中逐步做到年度招生计划按60%的比例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完善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制度,为办好每一所初中创造良好条件。

  亮点2

  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未来十年,本市将实施学校卫生条件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地区医疗资源为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在若干高等学校周边或校内布局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一所寄宿制中学建设具有医疗资质的卫生室,在初中以下学校和幼托机构建设现代化保健室,实现“一校一医”。健全中小学营养午餐配送体系,推进学生专用餐厅建设。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鼓励所有学生学会游泳。

  亮点3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完善课程标准,减少课时总量,降低过高的课程要求。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切实把减负贯穿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亮点4

  高中推广学分制

  推进普通高中普遍开展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逐步推广学分制。探索建立高中和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鼓励大学向高中开放课程、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开辟学习发展的新途径。

  亮点5

  实行职业教育 “学分银行”制度

  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引导学业评价向就业导向和社会评价转化。逐步实行职业培训模块可叠加的“学分银行”制度。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亮点6

  试点高中国际课程

  试点开设高中国际课程,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由外籍教师执教的课程。开展国际高中合作项目,在职业教育中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适应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鼓励高校学生赴海外游学、实习和志愿服务。加强双语教学,发展多种语言教育。普遍增强各级各类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引进先进、适宜的国际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建立并实施上海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制度。

  亮点7

  高考实行多元评价

  按照多元评价、多次考试、自主选择、自主招生的原则,在建立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综合评价、注册入学制度,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行联合统一考试、自主择优录取制度,若干高水平大学探索实施多元考查、自主招生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如选择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可走高职综合联考、院校择优录取的通道。

  亮点8

  全市新建400所幼儿园等

  加快郊区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在郊区、大型居住区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新建400所幼儿园、150所小学和120所初中,迁建或新建10所左右优质高中及分校,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布局。

  [亮点解读1]

  教育资源如何向郊区延伸?

  上海郊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容,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郊区幼儿园、中小学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促进郊区农村教育不断“升级”?

  据统计,2008学年,市郊中小幼学生数已达102万人,占全市中小幼学生总量的67%。也就是说,郊区教育总量已经超过中心城区。预计今后几年,市郊中小幼学生的比例还将继续提高。

  如浦东新区就表示,目前该区基础教育规模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首位,占全市的五分之一。随着浦东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区常住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教育人口激增,预计“十二五”期间,浦东常住人口将增加100万以上,按学校规划建设标准计算,未来五年浦东至少要新增150—17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才能基本满足需求。《规划纲要》透露,未来几年,将在郊区、大型居住区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新建400所幼儿园、150所小学和120所初中,迁建或新建10所左右优质高中及分校,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布局。

  此外,从2007年秋起,市教委启动了首轮城区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委托管理”农村学校工作,由中心城区品牌中小学以及优质教育机构,对郊区农村的20所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进行委托管理。 2009年,本市启动了第二轮“委托管理”工作,托管学校将从20所扩展到43所。

  一些被托管学校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学生发展、学校文化培育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首所被托管的东沟中学,2009年中考合格率100%,取得历史性突破。 (转C8版)(接C4版)

  [亮点解读2]

  三大亮点凸显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亮点一:家园共育 家校互动

  到2020年,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3-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实施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

  专家解读: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华爱华指出,当初制定上海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时就考虑到上海的教育相对而言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制定的标准也高于全国水平。比如,全国规划纲要指出重视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而上海则已普遍开展早教指导服务。各个社区已建立了早教指导中心,这些中心附属在幼儿园里,每年指导中心免费为家长提供4次育儿指导服务。同时,将来也会为宝宝建立“早教服务卡”,通过服务卡可追踪是否为宝宝提供了足够的早教指导服务。

  亮点二: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

  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坚持实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创新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建立有上海特色的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

  专家解读: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家王顺妹指出,幼儿园入园人数有一个波动,在1996年左右,幼儿园入园人数开始急剧下降,这使得很多幼儿园关门,大批幼教老师转行或者从事小学教育或者从事后勤工作;而到了2000以后,适龄幼儿园入园宝宝数量逐步上升,但这个时候教师数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根据市教委统计资料显示,进入2006年后上海市每年专任教师缺额数在4449人与2550人之间,在扣除上年的补充数后,各区县五年里每年需补充教师数在1756人与2185人之间,并随儿童入园需求数的提高,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华东师范、北京师范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每年不过上千人,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时幼教的岗位培训班就应运而生,该班针对大专以上学历想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除此之外,上海的一些民办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培养了一批幼教老师。

  亮点三:均衡教育资源重视郊区学前教育

  根据入托、入园的峰谷波动规律,统筹现有教育资源,落实公建配套园所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化解学前教育特别是郊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逐步提高托幼园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专家解读:上海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示范级幼儿园较少,引起家长的不满。对此,王顺妹指出,示范园在园设规模、经费等方面的确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师资方面,市区内的其它级别的幼儿园同示范园差别并不大。此外,未来几年,教委也会进一步增加示范园的数量以缓解供需矛盾。

  第二,郊区幼儿园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较好地满足孩子入园需求。一直以来,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心地区,郊区一直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随着郊区人口不断导入,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计划在郊区和大型居民居住区新建400所幼儿园,并且按照幼儿园建设“05”标准,加快对有条件而未达标学校的升级改造,使新建学校全部达标。

  此外,王顺妹建议,也可考虑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目前民办幼儿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老师也没有机会参加教师职称评定,福利相对于公办园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实,民办园只要监管到位完全可满足市场需求,缓解入园困难。

  幼儿园建设标准 单位:平方米

  “88标准” “95标准” “05标准”

  生均占地面积        14       17-20       21

  生均建筑面积        9.2       12.5      14.5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