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球性的,在哪个国家的排放是没有区别。但是,由于产出和能源效率的不同,在不同国家生产某一产品的排放量是有区别的。在发达国家生产某一个产品可能是一个单位的碳排放,而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由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能源效率低,可能是超过一个单位的碳排放。
这样,碳减排的考虑将影响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即在“低收入国家生产,在高收入国家消费”。因此,低碳全球化就是通过碳减排的考虑,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对国家间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加入碳减排考虑所造成的。
如果低碳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应对低碳甚至利用低碳,是各国的当务之急。
毋庸置疑,低碳对一国而言,意味着推高能源成本,阻碍经济发展。对于部分国家而言,低碳全球化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促进就业的助推器。
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低碳理念得到了各方响应,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陆续进入各发达国家的战略规划。我们对此可以做崇高的理解,正如发达国家宣示的那样: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空间。
但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这样理解:发达国家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和相应管理模式,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领先的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继而在气候谈判中施加碳减排压力,同时逐步提高相关的碳标准,从而制造低碳壁垒,制定绿色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减排,借机向外输出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
欧盟目前领先。在排放指标、科研经费投入、碳排放机制、节能与环保标准,低碳项目推广等各方面,欧盟引领低碳潮流。欧盟2005年启动限额与交易体系,总体减排指标被层层分配,逐一分配到各成员国、各行业和各公司,目前已经覆盖了地区内30%到50%的工业和能源行业。2007年年初,欧盟把低碳经济确立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将其视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2009年,欧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低碳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接着又提出在未来十年内增加500亿欧元专门用于发展低碳技术,将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六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大力发展低碳技术。除了致力于在低碳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之外,欧盟也开创了许多低碳发展机制,比如排放交易体系。
美国相对落后。然而,美国在奥巴马成为总统后,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明显改变,决心积极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将用立法的方式将“碳排放额”逐级分配并进行市场交易。
为了给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创造新市场,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美国最为直接,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承诺采取行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欧盟相对温和,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如果其他主要国家采取相似行动,欧盟可以将目标提高至30%。这种有条件的承诺,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减排压力。如果强制减排,主要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应该是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输出的最主要市场。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碳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