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接近证监会权威人士处获悉,证监会多层次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正密集调研,积极制订场外市场框架,并就相关细节问题进行论证。分析人士表示,功能定位于场外市场交易的三板市场加速推出,可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
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新三板的初步方案将于近期提交证监会主席办公会讨论。方案将在三方面实现突破,三板市场对个人开放,注册制取代现行的备案制,引入做市商制度。
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了解到,2010年上半年,69家报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75%。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新三板的推出,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据透露,三板扩大试点工作正在加速启动,试点范围将分批扩大到全国56个高新技术园区及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可能纳入10或20家园区,从而为三板市场提供有关新兴产业的更加丰富的上市资源。
“这次扩容将与三板市场运行机制改革配套,比如允许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参与三板市场交易等,以改变目前三板市场交易不活跃的状况。”申银万国代办股份转让总部总经理表示。
受创业板成功推出以及三板公司有可能优先转板至创业板上市的猜测的刺激,去年以来三板市场呈现普涨行情,部分股票价格飙涨,但成交却极为清淡,形成无量空涨的局面。市场人士表示,这与个人投资者不能参与三板投资交易有关联。
目前的“新三板”市场格局是在2009年7月《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试点办法》正式实施后形成的。为了确保创业板成功推出,防止三板市场可能出现过度投机的气氛,以往规定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除了原已在代办系统持有股份的投资者可以继续买卖所持品种之外,不允许新的个人投资者加入。
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管理层和市场各方已经取得共识,三板市场将向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开闸放行已无疑议。张云峰认为,三板上不乏成长性良好的优秀企业,只要获得市场的扶持,完全有希望达到创业板或中小板的上市要求,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有关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关于注册制的提法最早出现在今年春节前,证监会、深交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人士在北京进行研讨,首次提出“放开思路,是否可以采用注册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三板采用的是备案制做法,即由主办券商进行尽职调查和推荐,中国证券业协会仍然实施自律性管理。注册制与此不同的是,原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进行备案的程序,将交由证监会有关部门,备案后即可发行融资。
记者从权威人士了解到,目前三板市场上已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创业板和主板上市,但走的都是IPO程序,还不是直接转板。建立转板机制是许多市场人士呼吁的重要内容。所谓转板机制,即当三板企业如已符合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标准且不进行融资的,可以直接转板至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
据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统计,在三板市场上有97%的交易是买入之后再也没有卖出。为改变交易清淡的状况,不少券商人士呼吁在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这也是本次配套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
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做市商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即投资者随时都可以按照做市商的报价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出现买卖双方不均衡(如只有买方或卖方)而无法交易。业内人士认为,是否采用做市商制度将成为决定新三板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做市商具有强大的定价功能,做市商长期跟踪证券价格的变化,凭借专业知识对证券价格作出判断,提供最有参考的报价。”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做市商的双边报价还可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并能起到公立第三方的作用,有了做市商的报价,交易双方将极大地增强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交易。
程晓明说,做市商还有助于推介市场不熟悉的交易品种,降低新交易品种发行成本。投资新兴产业的股票往往需要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很难对股票进行准确的估价,做市商的双向报价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参考。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有关研究报告中指出,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实际上就是融合了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的优点。因而,做市商制度是新三板市场最合适的交易方式。
报告表示,从全球四十多个创业板市场的实践来看,只有美国的NASDAQ市场取得了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效实行了做市商制度。中国新三板市场将与创业板一起,承担起支持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