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8月29日在北京发布了 “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榜单,位列全球500强的江苏沙钢集团以 1463.13亿元营收成绩单,连续第二年稳坐头把交椅,苏宁电器和联想控股分列二、三位。
虽然今年中国民营企业入围500强的门槛已由2008年的营业收入29.7亿元提高到36.6亿元,但并不能由此证明民营企业的竞争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在民企缓步前行的同时,国企的狂飙猛进让民企的点滴进步相形见绌。
数据是枯燥的,但两组对比悬殊的数字却能真实地反映近几年来垄断国企与民企竞争环境的态势和在中国转型期的沉浮:
其一,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下辖的中央企业的全部利润近8000亿元,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部利润总额的4倍,如果再加上四大国有银行的利润,国企的利润几乎是民企500强的6倍,甚至,中移动和中石油两家的净利总和就超过了民企500强的利润总和;
其二,以收入为例,200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有垄断行业的员工数量不到全国的8%,但是工资总额占全国职工总额的60%,而且旱涝保收。反观私营企业,以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调查报告为例,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053元,私企的收入只有国企的一半。
与这些数字对应的是,民企投资实业的意愿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以笔者2009年在江浙一带的实际调研为例,高达70%以上的民间资本选择投资房地产和股市,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从事制造业,这和上世纪90年代民间资本争相投资实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全国工商联的数字也显示,在民企500强里,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从2008年的16家提升为26家。大量的民间资本开始从实业转向股市和楼市,要么寄希望于创业板圈钱,要么寄希望于楼市炒钱,做实业成了最没出息的选择,这成了转型中国一道独特的经济风景线。
民营企业对实业失去兴趣,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宏观环境和产业政策的恶化,使得民间资本无法进入一些产业领域。尽管今年我们通过了“民间投资36条”,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民间投资环境并没有相应改善,统计表明,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 13.6%,在金融业占只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只占6.6%,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即使一些竞争领域做得相当不错的民企,如汇源果汁等,因为环境因素都急于退出实业,鲜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
在一个大力鼓励民间投资的年份,民企的竞争环境却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如果民间投资的大多数资源集中在楼市和股市,则意味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资源将逐步萎缩,最终使得经济呈现“空心化”,整个经济体将演化成一个只追逐财富分配,而不创造财富的“传销化”体系。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困境,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表示,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集政府、企业和工商联之力,培育和锻炼一大批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民营跨国公司,可谓切中了民企未来发展的要害。
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转变发展模式而言,关键是要能够培育起在市场环境下具有竞争力的跨国民营企业集团,每年的财富500强,中国的阵容不断扩容,然而,大多数都是清一色的国字号企业,民营企业寥寥无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软肋。事实上,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民间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靠垄断大国企维护表面繁荣和浮华的尴尬。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马光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