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企业创新并非决策者独有

2010-08-20 14:53来源:慧聪网字号:小

  创新是被不断重复提及的词语,也是国内讨论较多的词语之一。中国人的智慧举世闻名,但纵观国内市场,创新精神似乎略有不及,那么是谁扼杀了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呢?

  第一个原因是市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市场,但随之而来的全球化让中国企业看到了一个曙光,那就是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要在借鉴国外的模式。从某一方面来说,全球化让全球市场更加趋同,借鉴国外的模式可以规避风险,同时还能够在短期内就创造出客观的利润,但正是这种借鉴阻碍了国内企业超全球化发展。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行业的佼佼者,大多在管理方面都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种针对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保证这些企业能够随时应变市场带来的动荡,而那些完全靠借鉴的企业,则很难做大做强,正是在创新管理上的不足,才让很多企业缺乏前进的契机。那些知名企业,无论是在管理、营销方面,都则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内体制的问题。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话题,在一个企业内,如果企业领导者与基层管理者的观念不一致,那么最终的结果为何?只有两种结果,或者基层员工把观念调整为和领导者一致,或者基层员工离开这个企业,寻找能够和其观念一致的企业。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在维护领导者的观念为主。创新同样面临类似的事情,在企业中,如果基层员工的创新思想无法迎合高层领导的口味,那么创新就很难转变为实际行动。而在国内,由于高层领导者与基层员工在年龄、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大多数基层员工的创新都被扼杀掉,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创新行为多为高层的创新行为,数以亿计的员工创新,则因领导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冲突而被扼杀掉。

  第三个原因是风险问题。创新往往意味着改变,对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创新更像是“杀出一条血路”的行为,而对那些已经走上正轨、有客观盈利和释放份额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如果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冒险做创新,而且可能是“生”与“死”的抉择,相信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维持现状。加之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无论哪个行业,都有潜力可挖,而中国外国资本进入到中国市场,企业认为就算安于现状,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那又为何要苦苦创新。其实,这种想法的企业是大多数,这种思想所引领的风潮更容易让后来企业更加忽视对创新的理解。

  对企业来说,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行为,“乐不思蜀”的结局是最终失去了“蜀”,同时也是一种缺乏雄心的表现。企业如果没有一种危机意识,那么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这种创新,并非单纯的领导者创新,更是要整个企业有一种创新意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最终成为受人尊崇的企业。(作者:林涛)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