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8月初,沪指见顶3478.01点以来,截至本周,刚刚满一年时间。而在此期间,沪指最大跌幅达到30%,下跌超过1000点,可以说,经过2009年上半年的小牛市后,过去一年的A股又遭遇了一波小熊市。那么,期间A股的主要参与者们生存状态如何呢?记者统计发现,作为“国家队”的社保和保险资金再度扮演了先知先觉者的角色,精准逃顶抄底;而散户再度沦为市场的反向指标,往往在高位买入,低位卖出。另外,私募基金在过去一年迅速壮大起来,在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而券商过去一年的操作节奏则也把握得不是太好。
散户沦为反向指标 抄“底”屡屡抄在高位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做错了什么?”走过一年熊市,不少投资者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投资往事,一种淡淡的忧,自己为什么成为熊市中任人宰割的羔羊!一年来,作为参与市场的重要力量,散户投资者又一次充当了投资的“反面教材”,几波行情杀下来可谓损失惨重。如今在市场略显牛角之时,记者将带领投资者重温这不堪回首的一年,也许能够有所借鉴。
熊市初期 越跌越买
时间回到2009年8月4日,沪指阶段性见顶3478点后,大盘连续遭遇空方强势打压开始直线下跌,期间没有丝毫抵抗,短短4周,大盘下跌600余点到2860点附近,跌幅达17.8%。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大盘由牛转熊急速暴跌的开始这一个月时间内,各路资金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又以散户投资的损失最为严重。这一次,专业的机构似乎又开启“绞肉机”,而散户投资者则成为他们绞割的最大对象。
记者通过分析沪指走势和中登公司持仓A股账户变化数,似乎也佐证了上述情况的真实性。据中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在大盘杀跌一个月内,散户投资者又一次充当了“傻子买”,越跌越买的盲目投资心理导致持仓账户数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09年8月3日至9月30日的9周交易时间,持仓A股账户数从4962.04万户攀升至5083.53万户,持仓账户净增加121.49万户。
一市场分析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盘从高位调头向下的初期,一般是机构投资者和大户处于兑现盈利阶段,因此他们在此时会向社会公众营造较为乐观的市场氛围,吸引场外资金高位接盘。其结果是,一些散户投资者在此阶段,见股票稍有下跌便立即买人,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多空胶着期 散户持仓攀升
大盘在恐慌性直线杀跌至2800点一线后,开始缓步回升。期间因宏观政策和经济基本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大盘在2800点至3300点区间展开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震荡盘整走势。此时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在难以把握方向的情况下,一般选择持仓观望。但散户投资者则继续活跃于市场之中,企图踏准哪怕一点点波动的机会和节拍,在变化多端的个股中把握做差价赚钱。
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市场触及2779点反弹至3361高点的2009年9月至11月这时间段内,散户投资者不断出局。数据显示,2009年10月12日至11月27日的7周交易时间内,持仓A股账户从5064.03万户下降至5011.63万户,持仓账户净减少52.4万户。随后大盘从2009年12的3300点下行到今年4月底的2800点附近,期间持仓账户又从5011.63万户又开始反弹上升。到今年4月底,当大盘下跌触及2800点附近时,持仓A股账户为5326.63万户,20周的交易时间,持仓A股账户大增了315万户。
回想起在这波漫长的震荡盘整行情中,记者与身边的一些散户投资者交流当时操作行为和战果时,大多数投资者都表示难以把握节奏,在赔钱。
熊市-股民的噩梦
继续下跌期 抄底再遭套
胶着行情之后,A股再次迎来大跌行情,而这一次,散户又重蹈了2009年8月覆辙,越抄底、越被套!
今年4月到6月,沪指从3100多点跌至2400余点,而散户投资者买入的热情却很强烈,他们似乎又在继续充当“傻子买”。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曾分析称,股票在熊市下跌过程中,散户投资者往往没有“及时止损”概念,即使有但就是心太软,下不了手。而另外一些散户投资者看到股价不断下跌,此时买入比其他人的价格似乎更便宜,因此便积极入市买股。
触底反弹期 仓促减仓
否极泰来!大盘在2300点附近筑底成功之后,随后在整个7月展开了一波单边强势逼空上涨行情,而在此期间,散户因在熊市遭到重挫,在操作时显得小心翼翼。
记者注意到,大盘于7月2日筑底反弹,在大盘触底反弹的一周内,持仓A股账户数达到5413.69万户,创近一年来新高。接下来一周,大盘短暂调整,周下跌1.89%,也许正是看到大盘再次向下,让散户担忧大盘筑底不牢或将继续下行,于是选择谨慎性的减仓。数据显示,当周持仓A股账户数为5411.84万户,较前一周减少了1.85万户。
然而谁料到,散户刚刚减持,大盘就以一根周涨幅达6.1%的大阳线给了散户当头一喝!大盘如此暴涨,却没能让散户重拾信心,持仓A股账户数于当周结束后狂降至为5386.78万户,较前一周减少了25.06万户!
火热行情继续延续,7月最后一周,沪指再度上攻65.47点,周涨2.55%。而当周持仓A股账户数继续下降至5371.2万户,较前一周再少了15.58万户。市场人士分析称,大盘连续反弹上扬阶段本应该是散户大胆介入时,然而或许受到近一年来A股跌跌不休以及仍难看清后市,不少散户在反弹行情中已乱了方寸,在谨慎心理影响下,选择趁势出逃。而同期,市场上各路机构资金却在疯狂加仓,散户再成行情反向指标。
私募基金高速扩张 渐掌市场话语权
一年的时间,对于私募基金行业而言,规模也许并不足以赶超公募基金,但私募的实力却在迅速扩张,从发行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暴跌中,私募基金的优势开始显现,也许下一轮牛市来临时,私募基金将取代公募基金,成为市场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壹私募网研究中心基金研究员李廉超说。
规模急剧扩张7个月增加300亿
如果说2007年和2008年仅仅是私募基金发展的少年期,那么2009年以来,私募基金的发展开始进入成长期,最近一年,私募基金迎来了全面发展期,规模迅速扩张。
根据私募拍拍网提供的数据,以2010年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每个月都有几十家私募信托产品成立,其中1月、2月和6月成立的数量均超过了30只,而3~5月则超过了40只,仅7月成立的数量最少,为28只。7个月累计成立了273只产品,其中,非结构化产品169只,结构化产品104只。而这还不包括通过其他渠道发行的TOT(信托中的信托)的数量。
而私募单只产品的规模,也开始大幅度上升,从当初几千万一只的规模,到如今上亿元已经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的产品规模超过10亿元。即使按照单只产品平均1亿元的规模计算,7个月中私募基金的规模扩大约300亿元。私募基金阵营正大踏步向前发展,而公募基金的规模则在下降,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到本周的数据与2009年末的数据相比,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下降了482.26亿份。分析人士表示,私募基金的发展,必然吞噬掉一部分公募基金的市场,私募公司的客户中很多就来自公募基金,未来私募基金阵营将会继续扩大,公募基金的萎缩也是必然趋势。
公募经理转私浪潮涌动
最近一年私募基金的大发展中,也有公募界的“帮忙”,这就是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不断升温。
在最近一年多时间,有多位公募基金界的基金经理乃至投资总监转投私募,包括交银施罗德的李旭利、华夏基金的张益驰等多位公募界大腕,或跳槽私募基金担任要职、或自立门户,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李旭利加盟重阳投资后,立即发行了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品,曾在业界引起轰动,此后,重阳投资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据悉管理资产已经超过50亿元。张益驰成立远策投资,首只信托产品受到疯抢,很快就进入封闭期。此外,曾昭雄、肖华、刘红海、魏上云等原公募基金出身的悍将,也凭借着出色的业绩,规模不断做大。
根据统计,虽然今年部分公转私人士的业绩并不理想,但公募派私募业绩还是普遍跑赢公募基金的。数据显示,可对比的185只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数型)今年以来净值平均增长率为-8.02%,同期公募派私募基金总回报为-5.5%。此外,公募基金旗下的一对多产品,具有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在今年的表现也比较出色。
“‘奔私’才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墓基金经理到私募基金去开辟自己的天地。”李廉超表示,私募基金做绝对收益,公募基金则追求相对收益,所以私募基金更加重视仓位,在看空后市的时候可以选择空仓,所以在熊市中,私募基金的业绩优势更加明显,更能发挥个人的风格和能力。另外,私募基金在激励机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公募基金经理们,都愿意到私募基金去发展。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公墓基金经理,“奔私”将会是大趋势。
私募业绩大分化
数据显示,在有一年期以上业绩的255只私募产品中,共有127只产品获得正收益,占全部产品的一半。虽然新价值在2009年曾领跑整个私募界,但是按照7月末的公开业绩进行比较,最近一年期的私募冠军,却并非是新价值,反而是被余定恒的翼虎成长收入囊中。
截至2010年7月23日,翼虎成长1期最近12个月获得44.82%的收益率,领先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约8个百分点,排名第一。李泽刚的和聚1期、曾昭雄的合赢精选1期、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分别以36.82%、36.32%,32.26%的收益率,排名2~4位。
总体来看,在最近一年的熊市中,获得正收益的127只私募产品中,有1只的收益率超过40%,3只超过30%,15只的收益率在20%~30%,30只获得10%~20%的收益率,78只的收益率在10%以内。
不过,也有一半,近130只私募产品,在最近一年出现了亏损。这其中,并不乏大牌私募人士,如李驰的同威增值1期亏损23.81%,同威1期亏损26.9%,同威2期则亏损24.44%,业界葛卫东的混沌1号,亏损26.22%。蔡明的民森系列表现也不理想,多只产品出现亏损。这些私募产品的净值下跌幅度,甚至超过了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
李廉超认为,超过一半的私募产品的净值,都没有回到3478点,甚至是出现了巨额亏损,这也反映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其实是参差不齐。在牛市中,私募基金可以分享大盘上涨所带来的系统性收益,然而,这并非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所收获的,而熊市才是检验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能力的试金石。
私募话语权增强
随着一些优秀的私募基金在一年的熊市中崭露头角,私募基金的话语权也开始明显增强。
首先是发行规模扩大,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成立的数量,远远低于私募基金,截至6月初,公募基金仅成立约50只,远远低于同期私募基金的成立数量,而根据一些基金公司销售人士的说法,今年产品非常难发,新基金能募集到10亿元以上就非常满意了。
其次在今年的操作上,私募基金上半年一直谨慎,但公募基金却相对乐观,而经过暴跌后,公募基金在2500点之下继续看空市场,私募基金却开始提前建仓,表明私募基金已经在操作上胜出了公募基金。从收益率来看,根据基金披露了中期业绩,绝大部分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均出现了大幅度亏损,亏损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不在少数,而优秀的私募基金在今年依然保持正收益,业绩的巨大差异已经表明,私募基金的话语权已经大大的提升。
“国家队”成先知先觉资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充满诱惑的资本市场里,每一位投资者都希望获取成功,让股市成为自己的“提款机”,然而要达到此境界,困难不亚于登上珠穆朗玛,因为你既要在牛市中充分利用资金,获得最大投资利益;又要在熊市中预判行情,提前逃顶规避风险。那么,这类近乎“先知”的投资者是否真的存在于A股市场?答案是肯定的!在过去一年熊市里,有一类资金,他们总能在大跌之前神奇般逃顶,而在每次反弹行情中,又能精准提前抄底,在资金的运用上可谓“神乎其技”,这就是被喻为资本巨头、A股“国家队”的社保以及保险资金。
善把握主题投资
面对去年8月以来的大跌,社保、险资依旧保持了一贯的谨慎操作作风。当市场低迷不堪时,采取当时被视为最为稳妥的投资方式,参与新股申购,行情火热时,则把握主题投资,获取投资收益。
据记者统计,从2009年8月至今发行的新股中,有超过6成个股实现正收益,在打新这一方面的投资,彰显“国家队”谨慎的投资心理。另外,除了打新外,抗周期性强的个股也是它们青睐的对象,这把“利器”成为规避大跌的一大法宝,在2010年一季度,社保在2009年4季度的基础上,又对南京医药、华东医药以及华邦制药等医药股进行增持,从这些医药股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表现来看,这类投资不仅规避了系统风险,还为社保基金带来了价值不错的投资收益。
当然,除了保持一贯谨慎的投资作风外,在一些主题性投资上,“国家队”也不甘落后。去年3季度,在多数险资、社保小幅调仓的环境下,社保603组合却表现格外抢眼,疯狂重仓了包括利欧股份在内的11只中小板个股。从去年4季度表现来看,在传统地产、煤炭大跌的时候,这些小盘股再为社保“添金加彩”。
两次逃顶躲过大跌
比起“国家队”的谨慎,更让人称道的是它们神奇逃顶的能力!
2009年8月份开始大跌,然而在这轮大跌行情中,社保资金却先知先觉的提前“开溜”。某媒体曾报道,在当年7月份,社保基金从深市净流出6.64亿元,创当时年内单月最大净流出,而抛售重点对象正是地产板块,净卖出达到惊人的13.83亿元,从后市来看,正是地产等权重板块的疲软,导致市场暴跌。
同样,时隔7月,社保携险资又上演了一场“胜利大逃亡”。在今年4月份大跌之前,社保基金在一季度累计出现在263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达296.85亿元,与2009年四季度338.43亿元相比,减少了41.58亿元,减少幅度为12.29%,若考虑到同期沪指5.13%的跌幅,其减仓幅度仍有7%。
与此同时,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一季度,保险机构共337次出现在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名单上,持股市值合计约790亿元,与2009年底的928亿元相比,减少了138亿元,考虑到同期大盘5%的跌幅,险资在一季度总体减仓幅度在10%左右。就在两大资本巨头减持后不久,A股经历一场骇人大跌!
先于市场精准抄底
与“国家队”神奇的逃顶功底相比,其抄底的技术也不在话下。
经过长达一年的下跌行情后,今年7月,A股终于迎来久违的 “甘露”,沪指月涨239.13点,涨幅近乎10%,这样一根长长的大阳线一扫二季度股指三根大阴线的阴霾,让投资者看到一丝牛气。
A股强劲反弹,获益最大的仍属社保、险资。因为,它们又一次抢在各路资金前,精确抄底。在大盘连破2500点、2400点后,社保基金于7月6日火线增仓30亿元。
而在社保抄底前夕,其实保险资金就在做入市准备,今年5月底,曾有消息人士透露保监会在讨论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称险资对股票与股票型基金投资余额调整为20%。而这一消息,也于前一日得到印证。保监会8月5日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这一动作,被市场广泛称之为险资快速入场。
券商自营未踏准节奏集合理财爱炒题材股
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摸至3478.01点,创下自1664点开始反弹以来新高,随后进入长达一年的震荡调整之中。而这种震荡无论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来说,操作都变得异常艰难。那么,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操作如何呢?
去年8月 多数券商未逃顶
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摸高3478.01点后,在流动性收紧和限售股解禁的双重压力下一路狂跌。至8月底收盘,上证指数已跌至2667.75点,一个月时间跌去了700多点。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券商未能及时逃顶。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去年三季度许多券商并没有大规模减仓,而是利用股市下跌机会进行调仓换股。如长江证券在去年6月底时持有的股票为17只,但是9月底时增加至21只,且这21只个股中有15只都是三季度才开始陆续建仓。
4月以前 券商错配权重股
2009年10月至今年4月初,上证指数基本围绕3000点震荡。这一阶段虽然指数上攻乏力,但是个股热点层出不穷。高送转概念、新能源甚至抗旱题材,都先后被挖掘。
不过,A股市场历史经验表明,投资者在震荡市道中想要赚钱相当困难。由于2009年的行情基本都是由中小盘以及题材股主导,中小板许多个股涨幅巨大,再加上今年年初证监会明确了将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因此一些券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加大了权重股的配置,如华泰证券在今年一季度就大举杀入大盘股。
4月以后 操作出现分化
在维持了将近半年的箱体震荡格局以后,上证指数从4月15日开始再次掉头向下,彼时点位在3150点附近。
与去年8月的大跌相比,券商们面对4月以来的调整,操作出现明显分化。一些券商选择了及时止损止盈出局。如一贯以投资风格激进著称的东北证券,今年6月底,东北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合计9.01亿元,较年初大幅减少14.21亿元。低位卖票最终导致上半年东北证券自营业务亏损1.85亿元,成为公司业绩的巨大拖累。
随着7月15日,农行顺利登陆A股市场,大盘触底反弹,市场人气再次被激发。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因为权重股让券商们一度非常受伤,二季度利用大盘回档的机会,一些券商自营盘和集合理财产品又开始加大了对主题投资的挖掘力度。特别是一些业绩较好、行业景气度较高的中小板个股,尤其受到券商们的青睐。此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风格上尤其喜欢购买题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