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客户价值主张;颠覆原有组织;自主经营体的创立
海尔坚持多年的流程再造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转型:第一,商业模式转型,从原来传统经济下的商业模式转型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第二,企业自身转型,从原来纯粹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
在海尔内部,这两个转型被称为“三转”:外部环境“转变”—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时代转变;企业“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员工“转化”—从被动听命于上级的指令转化到主动为用户服务,创造用户价值。
在同一起跑线超越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内涵,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目标,但这个市场目标不是像过去由上级指定的,而是由你直接根据自己的职责,在市场上去寻找和创造。这里所说的‘双赢’,则是指员工首先要给客户创造价值,如果没有创造价值,用户没有赢,你就不可以赢,收入就要受到影响。”海尔文化中心的汲广强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
海尔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汲广强认为,一方面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与中国企业的现状有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包括海尔在内,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够抓住市场机会,是一种机遇成功;就内部而言,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靠制度来治理。但现在,这样的机遇越来越少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使全球的竞争对手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对海尔是挑战,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就可以走到世界的前列。海尔一直致力的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的目的就在于此,不再做跟从者,与全球竞争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创新,超越!”汲广强说。
三个层面逐次推进
从2008年海尔推动“流程再造1000天”以来,“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在海尔企业内部从三个方面逐一递进推动。第一,如何创造客户价值主张;第二,怎样对原有组织的颠覆;第三,自主经营体的创立。
在打造“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最初,海尔就将客户价值主张定位在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需求的个性化。过去营销是整体,海尔创业时,一个型号的冰箱卖了10年,这在今天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互联网经济已经不再以企业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只管提出需求,不管企业能否生产。营销的碎片化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促使企业提供能适应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产品,因此,要创造客户价值主张,员工和用户必须是一对一的,或者说每一个用户的需求有一个对应的员工,否则无法实现个性化。
确定客户价值主张之后就是组织的颠覆,因为没有组织的颠覆就没法保证客户价值主张的实现,具体做法就是把原来的正三角形金字塔的组织倒置,成为倒三角形组织。通过这种关系的改变保证客户价值主张的真正实现,因为员工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客户,客户的价值主张必须承诺下来,不管下面是哪一级,都来共同提供资源,共同保证目标实现。最终在组织颠覆,保证客户价值主张实现的前提下,将团队落实演变成完全面对用户需求的自主经营体。
需求、粘度、可持续
海尔模式推动至今3年,推动的效果如何?对此,汲广强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检验效果。首先,我们看是不是可以创造用户需求,即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德鲁克有一句话,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就不存在。就是说,如果去问用户想要什么产品,他不一定能描述出来,描述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潜在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真正挖掘出来,前提就是和用户零距离。
其次,是不是有非常强的粘度。所谓强粘度是“病毒营销”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能不能从卖一台到卖一套,能不能用户买一次变成买多次,能不能一家买变成多家买?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推进得非常好,一个是因为我们不是卖产品,而是为用户卖方案,卖服务;另外一个是我们改变了观念,过去回款是营销的结束,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就算完了,现在我们把回款作为营销的开始,就是说,只要用户买了我们的产品,就让用户终身都是我们的用户,和用户做到非常强的粘度。”汲广强说。
最后,模式的推动还要有可持续性,如果不可持续,显然模式不可能成功。汲广强说,“现在看,我觉得可以持续,因为每个人都听命于市场,对市场的创造欲望非常大,非常强烈。”
目标:自组织
站在组织的层面,海尔推进“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目标,就是希望成为一个“自组织”,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自动地感应到外部的变化,自动地应对外部的挑战,并且能够战胜外部的挑战。
“2009年彩电市场的价格战极为惨烈,但海尔彩电今年下半年没有参与价格战,增长特别大,原因就是经营体就像自组织一样,提前预测到这个问题。”汲广强说,“海尔真正的自组织是不管市场千变万化,都走到市场前面,成为市场的引导者。在张首席的规划中,海尔今后的组织边界将比较模糊,从上游的供应商到海尔,一直到下游的客户,客户的客户,变成一体化,都是为了客户创造价值,他希望打造一种模式,让创新的基因融入每个员工身上,给员工创造一个平台,每个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