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当地时间7月28日,在第78届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IETF大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获得了国际互联网最高奖——乔纳森·波斯塔尔奖。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
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是国际互联网协会在1998年创立的,每年评选一次,是国际互联网界的最高奖。吴建平此次获奖,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捧得该奖项。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吴建平几乎参与了中国从无到有地建设互联网的整个过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连计算机都没听说过的时候,吴建平就已经开始进行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研究。
据吴建平回忆,那时的中国面临着国际上的技术封锁,研究举步维艰。不过,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个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和工程。
学界公认,在吴建平主持的诸多项目中,最杰出的贡献当属他于1994年创建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并推动其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干网之一,目前CERNET已经被应用于中国1800多个高校和单位。
而从1998年起,吴建平还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即IPv6的研究,成为中国IPv6技术最重要的推动者。IPv6是第六代互联网协议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在现行的IPv4框架下,全世界IP地址仅剩6%,与迅猛发展的国际互联网相比,全世界约45亿个IP地址今年将接近枯竭。而采用IPv6技术,全球的IP地址数量将从现有的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其数量之多,可以这么形容:如果地球表面铺上一层沙子,那么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
推动IPv6对于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在IPv4框架下,全球的IP网址由国际组织进行分配,美国以3亿人口拥有15亿个IP地址,人均拥有5个IP地址,而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截至去年底,中国每个网民平均只有0.6个IP地址。
在吴建平的推动下,中国已经建成IPv6主干网,并在真实源地址认证、IPv6过渡技术等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