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讯盈科评价为“并无商业可行性”的香港移动电视的经营牌照最终被中国移动以1.75亿港元的高价拍得。从2400万的起拍价到1.75亿的成交价,中国移动的大手笔赶走了另一竞争对手城市电讯。如此高投入竞拍香港移动电视牌照,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关键还在于加速对三网融合的市场试点。
三网融合的自由战场
香港之于内地有太多不同,特别是在电信管制和三网融合政策上。这或许就是中国移动看上香港移动电视牌照的原因。在香港,中国移动将可以更为自由的测试其移动电视服务,并将最后获得的成功经验再复制回内地。
事情还得从三网融合说起。本月初,国务院公布了三网融合试点的首批城市名单。虽然此试点名单涵盖多种类型的城市,但是数量仍十分有限,12城市尚不足以为运营商发展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足够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试点城市仍有其不同的政策限制,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运营商而言,并不更为自由的发展三网融合业务。因此,也就有了借鸡生蛋之举,借道香港。
香港并不存在广电运营商做大地方、油盐不进的情况,同时香港市场的极大自由度也为中国移动推广其CMMB制式手机电视和与之相关的手机融合业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一旦在香港获得成功,这一模式向内地复制将变得更为便捷。因为同为中国人,香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不会和内地消费者相去甚远。
中国移动在香港成功拍得移动电视牌照,可说是为其三网融合迈出成功的一步。有分析认为,在内地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中国移动可以借此增加独立运营移动电视新业务的运营经验。
内地合作模式变局
对于运营商而言,内地三网融合仍有太多不确定性。尽管运营商向往并积极推动着内地三网融合的进程,但是对于政策因素运营商并不能完全掌控。尤其在面对传统的电视运营机构――广电,电信运营商常常是无计可施。
中国移动为了能更好的在内地市场发展手机电视业务,选择与广电运营商合作,甚至放弃了工信部主导的TMMB的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转而采取广电力推的CMMB制式。目的就在于能更为顺利地拓展手机电视市场,加速三网融合业务的市场布局。
手机电视对于中国移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实际上,它承载了其三网融合的大任。中国移动高层在南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网融合包含的范围很广,所以三网融合其实是中国移动向往已久的,现在终于跨出了一大步。
但是双向进入并不如字面上显示的那样容易,进入前所要面对的壁垒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与广电合作是目前中国移动发展手机电视所采取的策略。同时,广电系也较为认可目前的合作模式。
专家认为,为了满足广电运营商的发展需要,同时能够进一步加速三网融合,降低前期投入资本,广电运营商完全可以采取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电信运营商则充当业务支撑系统平台运营者的角色,从中谋取利润。目前安徽移动与安徽广电就以此种模式正在展开合作。
但是,这样的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不是长久之计。此外,电信运营商也希望能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之一。中国移动高层认为,运营商不能光做通道,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积极参与,所以要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网融合的合作模式势必会出现变局。但是谋定而后动显然是在尚未确定可行的发展路线之前必须遵循的法则。取道香港获得运营经验,而后再应用于内地市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三网融合模式变局前的未雨绸缪或许就是中国移动竞拍香港移动电视牌照的意义。
并非一帆风顺的手机电视
移动电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这一业务在全球的推进有太多失败。因此中国移动在布局手机电视、推广CMMB之时,找对方向尤为重要。
据了解,目前全球运营的移动电视标准有欧洲DVB-H、韩国的T-DMB、日本、拉美地区的ISDB-T、美国的ATSCM/H和Media-Fla以及中国的CMMB等,这些标准自2004年陆续运营后,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目前看,尚未成功的居多。
韩国人在开创了五个“全球第一”之后于2004年正式在市场上运营T-DMB手机电视,尽管韩国政府在推进手机电视进程方面非常努力,并试图通过免费的移动电视节目来催热市场。但是对运营商来说无利可图的免费市场最终难以为继。目前韩国已经停掉了一些地区如地铁内的T-DMB节目播放。T-DMB手机电视的市场基本上失败。
免费模式失败的同时,收费模式也并非就能获得成功。欧洲的DVB-H业务自2005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的预计是到2007年手机电视用户将达到1亿,到2009年实现3亿用户的目标。但就目前运营效果来看,也只能用失败来形容。对于DVB-H的失败,收费太高用户太少导致了运营商再投入的减少。
手机电视本身属于在三网融合大前提下的新兴业务,其发展模式也是需要探索的,对于中国的CMMB模式,能否突破目前的瓶颈就看中国移动如何谋篇布局。 (作者:廖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