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5日报道,一度对中国经济问题作出最好概括的,恰好是中国的总理温家宝,2007年时他描述该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
如今,中国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实现显著复苏,在果断的、庞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的推动下,2009年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
看空中国的人的主要论调是过度投资和过热。
中国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刺激计划出台前就异常高,超过了40%,而去年这个比率继续攀升,接近50%。投资过多意味着新项目很可能是低效率的,最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批评人士还提醒说,去年银行贷款猛增,比之前一年翻了一番,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这可能最终形成大笔坏账。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史宗瀚尝试跟踪这些贷款的流向,计算出地方政府现在负债11.4万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官方给出的数据7.4万亿元人民币。他说,有3万亿元人民币可能最终成为不良贷款。
过热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房地产市场,许多城市的房价从去年初开始迅速上涨。政府的房价数据显示,房价两个月来的同比增幅创下纪录。
但是,政府在设法防止过热的出现。政府从去年秋天开始降低银行新发放贷款的速度,限制新增基础设施项目的批准,并下令银行减少与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的接触。在房地产市场,政府推出许多政策限制投机性购房。
此前持批评看法的部分人士认为,在防止投资热潮失控方面,政府短期内做的已经足够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余永定去年曾提醒投资过度可能带来风险,现在他说,目前的可控性大大增加。
他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深入改革经济结构,但在短期内,政府已经有效利用货币政策降低投资。”
一国经济如果对投资依赖过多,那么它的另一面就是消费发挥的作用太小———近年来,消费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不过,有迹象显示情况开始改变。尽管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但家庭消费去年增长强劲。
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结构性转变正在进行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说:“中国的消费者开始消费。”
中国恢复平衡问题的最后一个因素、也是争议性最大的因素是中国的汇率。中国不仅面临美国的压力,还面临来自印度和巴西的压力。面对国际压力的加大,中国放弃了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做法,6月21日开始让人民币升值,但央行强调说,汇率的任何波动只会是非常缓和的。
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它对全球恢复平衡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开始引起更大的政治争议。但也有一些迹象显示,在朝着温家宝三年前要求的那种更具持续性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一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