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个月,发达国家一直在低调地向人民币汇率施压。6月19日,在距离G20峰会还有一周的时候,中国让步了。中国央行表示,尽管不保证一次性大幅升值,但将会允许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更加灵活。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对此谨慎表示了欢迎,但私下他可能大大松了一口气:终于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汇率之战。
中国的举措很及时地化解了外界的担忧:中国再平衡经济的决心并未减少。去年中国GDP中的经常账户盈余减少了超过1/3,并有进一步减少的迹象。但中国今年五月的出口额骤增令外界再次担忧,在发达国家刚刚挣脱萧条的泥沼,中国是否要再度依赖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
这次中国的让步可以帮助它摆脱美国国会一部分人的批评,此前这些人认为,中国在利用低汇率补贴其出口。人民币升值将减少进口的花销;更重要的是,解除人民币和美元挂钩将让中国在利率的制定上更加主动。
这个转变是受欢迎的,但还无法立刻产生奇效。其中一个问题是,美国评判中国的汇率政策的标准是人民币相对美元的价值,而不是对所有货币的价值。假如欧元进一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将被减缓,在为11月的中期选举的预备阶段,这势必又会引发美国国会“对华强硬派”的激烈言辞。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也是很多人衡量的标准。一些关注中国的人预测,人民币将恢复到2005年后与美元解除挂钩时的升值速度。(如图)这种观点也许过于乐观了。中国急切盼望跻身于经济强国之列,这可能意味着此次人民币会经历更加华丽的一次升值。中国有意阻止境外热钱的流入,因其可能迫使国内股市和楼市跳水。此外,资本管制也不允许人民币高速升值。
无论如何,贸易平衡并不是简单用货币调控就能解决的问题。理论上说,人民币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的利益,同时增强民众的消费实力。但那些出口行业的失业人员必须在别处找一份工作。这个转型过程中的扭曲和阻力将让事情比想象中进展地更难一些。只要有这些障碍存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就意味着国内大量失业,而不是消费的激增。
对于中国过量储蓄的改革,也应该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将有更开放的空间来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更有效地公司治理有助于将国有企业囤积的资金分散流通于整个市场;中国的社保网络也需要被拓宽,这样居民才不用面面俱到地提防着各种天灾人祸。人民币升值将会对上述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不过,它可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万能解药。